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中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胜鹏

作者: 王胜鹏;高士伟;滕靖;叶飞;桂安辉;郑鹏程;杨齐国;韩汉山

作者机构: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武汉绵阳山茶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武汉木兰天香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茶叶;品质分析;等级评价;种类鉴别;茶地理溯源;茶深加工产品分析

期刊名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421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226-2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传统的茶叶品质感官审评方法和湿化学检测方法具有结果评价主观性强、测定费时、费力等局限性,而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析技术手段,具有快速、无损、结果客观等优势,在茶行业上得到应用。本文在概述近红外光谱技术原理基础上,主要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鲜叶品质分析、成分检测、茶叶等级识别、茶种类鉴别、茶地理溯源和茶叶深加工产品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分析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行业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分类号: TS272.7%O657.33

  • 相关文献

[1]新疆部分水稻品种综合品质分析与优质等级评定结果. 魏玉波,邵琳,梁乃亭. 1997

[2]基于近红外光谱和气相离子迁移谱的白茶等级评价研究. 黄艳,罗玉琴,张灵枝,戴伟东,林智,林刚,孙威江. 2023

[3]小麦湿面筋NIR参数与粉质参数及SDS沉淀值的相关性研究. 郝学飞,苏东民,林江涛,赵仁勇,余大杰. 2013

[4]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品质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张萍,闫继红,朱志华,刘庆生,范志影,李为喜. 2006

[5]近红外光谱法测定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研究. 郭志明. 2011

[6]应用FT-IR光谱指纹分析和模式识别技术溯源茶叶产地的研究. 占茉莉,李勇,魏益民,潘家荣,钱和. 2008

[7]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茶叶上的研究进展. 王胜鹏,宛晓春,张正竹,龚自明,高士伟,匡胜. 2013

[8]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茶叶中的应用. 王志岚,陈华才,尹军峰. 2008

[9]茶叶近红外光谱数据的离散余弦变换压缩方法. 林敏,吕进,徐立恒,郑颖君,于良子,鲁成银. 2003

[10]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茶叶高氯酸盐污染水平研究. 杨青,张雅静,郑丹,张仙,陶明芳,夏珍珍. 2023

[11]基于聚类分析的局部建模方法在茶叶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张建庭,吕进,刘辉军,林敏,于良子. 2010

[12]适用于3类茶的定性分类及主要内含成分定量分析的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建立. 王梦东,王胜鹏. 2015

[13]葛藤主要天敌等级评价的初步研究. 李建丰,古德就,田明义,孙江华. 2003

[14]粤柘林东湾-南澳岛海洋牧场的海水营养状况及其等级评价. 彭璇,马胜伟,陈海刚,张喆,周艳波,蔡文贵. 2014

[1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数据融合对牛肝菌种类的鉴别. 姚森,刘鸿高,李涛,李杰庆,王元忠. 2018

[16]数据融合快速鉴别9种野生食用牛肝菌. 李秀萍,李杰庆,李涛,段智利,王元忠. 2019

[17]明灯鱼属鱼类仔稚鱼的种类鉴别、发育形态及其分类检索. 万瑞景,卞晓东. 2013

[18]底灯鱼属鱼类仔稚鱼的种类鉴别、发育形态及其分类检索. 万瑞景,卞晓东,张仁斋. 2013

[19]中国东南沿海青蟹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分析. 马凌波,张凤英,乔振国,何利军,马春艳. 2006

[20]南海蛇牙龙鰧属新记录——克氏蛇牙龙鰧(Kali kerberti). 江艳娥,蔡研聪,张俊,孔啸兰,龚玉艳,杨玉滔,黄梓荣,陈作志.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