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厌氧处理方式对鲜麦秸品质、活体外瘤胃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芳

作者: 徐芳;降磊;张元庆;张丹丹;王曦;程景;靳光;孙志强;张变英;孙锐锋;薛艳蓉;李博;陈泽;陈剑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全株;秸秆;不同处理;品质;瘤胃发酵

期刊名称: 中国饲料

ISSN: 1004-3314

年卷期: 2019 年 11 期

页码: 69-7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研究不同厌氧处理方式对鲜麦秸品质、活体外瘤胃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为全株微贮组、秸秆黄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和秸秆碱化组。其中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经铡切处理后分别喷洒5×10~4cfu/g混菌悬浮液,秸秆黄贮组喷洒相同质量的无菌水;秸秆氨化组按照干物质5%喷洒尿素溶液,秸秆碱化组按秸秆干物质4%喷洒生石灰熟化澄清液。结果表明:秸秆微贮组、全株微贮组感官性能优于其他处理组;与秸秆黄贮组相比,全株微贮组、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及秸秆碱化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219.21%(P <0.05)、16.75%(P> 0.05)、112.81%(P <0.05)、13.79%(P> 0.05);全株微贮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约是其他处理组的1/2(P <0.05);与秸秆黄贮组相比,秸秆微贮组、秸秆氨化组、秸秆碱化组中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8.24%、13.01%、9.09%,酸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17.67%、17.68%及15.61%;产气量:全株微贮组>秸秆氨化组>其他处理组;秸秆黄贮组比全株微贮组、秸秆氨化组体外消化率降低了56.39%、24.03%;与秸秆微贮组相比,全株微贮组体外发酵液NH3-N、TVFA、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及异戊酸含量分别提高41.29%、20.99%、10.48%、41.99%、14.61%、166.67%、43.75%及64.71%(P <0.05)。由此可知,秸秆氨化处理和全株小麦经微生物处理均可提高其感官性能,提升产气量、挥发酸及消化率,全株小麦经微生物处理性能优于各秸秆处理组。

分类号: S816.5

  • 相关文献

[1]施用麦秸秆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杨跃,王毅,瞿兴,左天龙,耿明建,付丽波,洪丽芳. 2004

[2]枇杷不同处理对品质的影响研究. 陈方永,苏建,陈国文,张利平,任正初,罗君琴. 2006

[3]秸秆和苜蓿干草不同比例组合对人工瘤胃pH值、氨态氮及产气量的影响. 阳伏林,龙瑞军,丁学智,史海山,黄小丹. 2007

[4]构树在肉牛瘤胃中降解特性的研究. 孔凡林,刁其玉,渠建江,屠焰. 2020

[5]油菜和小麦秸秆水浸提液对千金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应用. 李茹,陈国奇,张玉华,刘庆虎,张凯,董立尧. 2018

[6]豆麦轮作区麦秸长期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王秋菊,姜宇,周鑫,米刚,刘鑫,李婧阳,刘峰,中本和夫,黄丹萍. 2019

[7]秸秆主产区三大作物秸秆饲用品质分析与评价. 吕中旺,王建,孙鹏,刘辉,刘威,王加启,余雄,杨开伦,张文举,阿扎提·伊明霍加,卜登攀. 2018

[8]秸秆和猪粪对小麦镉吸收的影响. 陕红,孙宝利. 2019

[9]秸秆扩蓄肥的产品特性及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裴贞,王慧杰,竹梦婕,裴洁,南洋. 2016

[10]小麦种植不同耕作措施的对比. 程玉龙,张礼钢,翟步顺,缪东平,包金峰,缪昌根. 2015

[11]氮磷钾与锌肥配施对小麦和玉米锌含量的影响. 茹淑华,张国印,孙世友,王凌,耿暖,陈贵今,马礼. 2010

[12]不同地区小麦秸秆的营养价值及瘤胃降解规律. 魏晨,游伟,万发春,赵红波,谭秀文,刘晓牧. 2018

[13]辽西丘陵地区早酥梨园不同覆盖方法效应的研究. 赵德英,程存刚,丛佩华,徐锴,袁继存,张彦昌. 2012

[14]福建省花生秸秆存量、品质与固碳评价. 唐兆秀,董晓宁,施恭月,蓝新隆,徐日荣,高承芳,刘远,张晓佩. 2012

[15]秸秆牛粪堆制基料理化性状对双孢蘑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于建光,李瑞鹏,陆建刚,常志州,顾元. 2013

[16]混合施肥对玉米生产和土壤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赵新颖,张淑莹,肖丹,刘迎春,滕星,肖艳华. 2024

[17]不同品种玉米植株3种调制方法效果比较. 许庆方,张翔,董宽虎,岳文斌,玉柱,孙启忠,刘建宁. 2010

[18]不同处理对赛买提杏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刘路,张谦,赵晓梅. 2010

[19]剥壳与切头对槟榔种子发芽的影响. 陈思婷,王萍. 2011

[20]XTH基因家族在'妃子笑'荔枝花穗不同处理方式的表达分析. 董晨,魏永赞,王弋,郑雪文,李伟才.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