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光温反应型与早中晚稻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曾亚文

作者: 曾亚文;申时全;李自超;文国松;张洪亮;李华俊;王象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核心种质;光温反应型;早中晚稻;云南稻种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642

年卷期: 2002 年 24 卷 06 期

页码: 502-50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 10 37份云南稻种核心种质为研究对象 ,在新平 (5 5 0m)的早、中季稻和元江 (40 0m)晚季稻上进行抽穗期鉴定研究 :(1)提出了云南稻种早中晚的划分标准。 (2 )云南稻种核心种质中早、中、晚稻分别为 0 .5 % ,30 .5 %和 6 9.0 % ;其中育成品种以中粳 (6 6 .4 % )和晚籼 (17.8% )为主

分类号: S511.3

  • 相关文献

[1]云南稻核心种质苗期耐冷性及其地理生态差异. 曾亚文,李绅崇,普晓英,杜娟,杨树明,刘昆. 2006

[2]云南稻核心种质耐低磷性状与籼粳亚种间的关系. 杜娟,曾亚文,张云孙,普晓英,杨树明,杨晓娟,邰丽梅,郭云周. 2007

[3]云南稻种核心种质抗旱性研究. 申时全,曾亚文,李自超,杨忠义,张洪亮,王象坤,李华俊. 2001

[4]云南稻种核心种质不同生态群间分蘖初期耐热性鉴定. 申时全,曾亚文,杨忠义,陈于敏,李自超,王象坤,张洪亮,李华俊. 2001

[5]分子标记及其在云南稻种核心种质中的应用. 申时全,曾亚文,李自超,张宏亮,杨忠义,王象坤. 2001

[6]云南稻种核心种质的再生力研究. 曾亚文,申时全,文国松,李自超,李华俊,王象坤,陈德兵,罗龙. 2002

[7]云南籼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苗期耐冷性研究.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涛,邰丽梅,崔虹,朱广彬,易加洪. 2007

[8]稻田优化施肥效果与氮、磷环境效益评价. 李小坤,丛日环,任涛,黄铁平,鲁艳红. 2016

[9]广西稻种系统分类研究——Ⅲ、广西稻种的光温生态特性及分类. 陆岗,何聪,黎坤爱,王象坤. 1993

[10]粳型杂交稻组合的抽穗期试验研究. 张士永,宫德英,姜明松,朱其松,袁守江,杨连群. 2003

[11]云南稻种对细菌性条斑病抗性的研究. 余功新,戴陆园,张端品,谢岳峰,陈勇,廖新华. 1989

[12]云南稻种主要性状多样性分布中心及其规律研究. 曾亚文,李自超,杨忠义,王象坤,申时全,张洪亮,陈于敏. 2000

[13]不同生态条件下稻种耐冷性经济性状的遗传研究. 曾亚文,申时全,徐福荣,叶昌荣,王莉花,沈锐. 2000

[14]籼粳稻区云南稻种耐冷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曾亚文,申时全,徐福荣,张金渝,普正贵. 2000

[15]云南稻种耐冷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曾亚文,徐福荣,申时全,杨忠义,叶昌荣,邓家有. 1999

[16]中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发展战略. 郭小丁,张允刚,唐君,张华,李玉侠,史新敏. 2000

[17]构建贵州地方茶树遗传资源核心种质库的设想. 田永辉,梁远发,龙明树,罗显扬. 2007

[18]水稻优良食味核心种质美香占2号及其衍生系统理想模式研究. 周少川,李宏,黄道强,卢德城,周德贵,王志东. 2008

[19]水稻核心种质的育种成效. 周少川,李宏,黄道强,卢德城,赖穗春,周德贵,王志东,缪若维,李康活. 2008

[20]早中晚稻兼用型优质稻核心种质黄华占的优良性状与育种效应分析. 周少川,李宏,黄道强,卢德城,赖穗春,周德贵,王志东,付崇允,李康活.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