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银耳栽培技术历史演变与消费群体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谭伟

作者: 谭伟;赵树海;王国秀;张波;叶雷;彭卫红;李小林;张琼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通江银耳;发祥地;古法栽培;旧法栽培;新法栽培;创新栽培;消费人群变化

期刊名称: 食药用菌

ISSN: 2095-0934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355-364

摘要: 通江(县)是银耳人工栽培发祥地。通江银耳特指在四川省通江县境内生长在青冈木上的银耳子实体。介绍通江银耳的栽培技术经历了古法栽培、旧法栽培、新法栽培和创新栽培四个历史阶段:古法栽培是找寻自然长有银耳的山林采伐青冈树,置于林间让其出耳,选山是其重要工序;旧法栽培形成了选山、砍棒和排山等13道作业工序;新法栽培融入了现代食用菌栽培理论技术,应用人工菌种和设施干预,形成有制种、砍棒、斫眼、接种、发菌、排堂等15道作业工序,增产和稳产效果显著;创新栽培突出栽培作业轻简化,在“凹口式”接种生产栽培种、电钻打孔和以钢架塑料大棚代替土墙耳堂等5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列举通江银耳历史产量和销售价格,指出曾经作为清朝贡品和达官显贵高端消费品的通江银耳,随着栽培技术的进步、产量的大幅增加及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如今普通群众也能够消费。

分类号: S567.34

  • 相关文献

[1]基于SWOT模型的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分析(英文). 赵树海,李晓. 2017

[2]通江银耳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赵树海,李晓. 2016

[3]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竞争力对比分析. 赵树海,李晓. 2015

[4]基于SWOT模型的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分析. 赵树海,李晓. 2016

[5]通江银耳生产困境及对策. 刘如县,谭伟,罗建华,刘宏平,张波,叶雷,李小林,张洁.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