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酶法提取棕榈油的工艺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玉锋
作者: 张玉锋;王挥;宋菲;沈晓君;张建国;夏秋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提取;棕榈油;酶
期刊名称: 粮油食品科技
ISSN: 1007-7561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24-28
摘要: 从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酸性蛋白酶等7种常用水解酶中,筛选出最适水解酶后,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该酶提取棕榈油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所得油脂中的酸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是提取棕榈油的最佳用酶,pH和酶解温度对棕榈油提取率的影响不显著;纤维素酶提取棕榈油的最佳工艺为pH4.5、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2.5h、料液比1∶2 g/mL、酶用量2%。该条件下棕榈油提取率可达46.90%,所得油脂的酸价为6.01 mg/g KOH,可为水酶法制备棕榈油的工业化提供参考。
分类号: TS224
- 相关文献
[1]水酶法提取棕桐油的工艺研究. 张玉锋,王挥,宋菲,沈晓君,张建国,夏秋瑜. 2019
[2]棕榈油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张玉锋,王挥,宋菲,陈华,张建国,雷新涛. 2018
[3]花生植株白藜芦醇提取工艺优化. 张初署,禹山林,潘丽娟,杨庆利. 2009
[4]果胶研究新进展. 张学杰,郭科,苏艳玲. 2010
[5]酶处理马尾藻提取膳食纤维的研究. 陈培基,李刘冬,杨贤庆,吴燕燕,刁石强,李来好. 2003
[6]基于味觉特征的棕榈油产地甄别技术研究. 邓福明,张航,陈卫军,王挥,黄玉林,郑亚军,宋菲,赵松林. 2014
[7]中国棕榈油进口贸易的周期分析. 王成丽,刘锐金,刘恩平. 2015
[8]棕榈油生物柴油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李瑞,夏秋瑜,赵松林,陈华,陈卫军. 2009
[9]代乳品中不同来源脂肪对哺乳期犊牛血清指标、屠宰性能和组织器官发育的影响. 胡凤明,毕研亮,李岚捷,丁静美,刁其玉,屠焰. 2018
[10]棕榈油供给冲击与国内植物油价格波动的动态关系分析. 刘锐金,王成丽. 2017
[11]尿素包合法分离棕榈油甲酯化产物中C_(16)和C_(18)脂肪酸甲酯. 陈苗,马美湖,杨湄,蔡朝霞,熊伟,付星. 2010
[12]棕榈油与常见食用油脂肪酸组分的比较分析. 李静,王永,杨耀东,雷新涛,肖勇. 2016
[13]我国棕榈油期货市场效率研究——基于VAR及其扩展模型的实证分析. 刘锐金,王成丽,魏宏杰. 2013
[14]棕榈油发展现状及前景. 李艳,王必尊,刘立云,陈思婷,郑亚军,马子龙. 2008
[15]棕榈油基可降解包膜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庞敏晖,董淑祺,邹国元,李鸿雁,梁丽娜,郭旋,李丽霞. 2023
[16]海南文昌油棕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夏秋瑜,李瑞,唐敏敏,王威,雷新涛,赵松林. 2011
[17]国际棕榈油供需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 王成丽,赵松林. 2016
[18]棕榈油的营养及功能性成分分析. 王挥,宋菲,曹飞宇,陈卫军,赵松林. 2014
[19]在高温油脂中叶黄素的热降解动力学. 庞慧丽,李大婧,刘春泉. 2013
[20]不同脂肪酸来源代乳品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胡凤明,董利锋,毕研亮,马俊南,王炳,刁其玉,屠焰.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红棕象甲幼虫的基本营养成分与抗氧化活性分析
作者:阚金涛;陈梦冉;张玉锋;张楚毓;覃伟权
关键词:红棕象甲;营养成分;挥发性物质;脂肪酸;微量元素;抗氧化活性
-
音乐对赣南香猪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张建国;周泉勇;熊平文;柯尝玲;刘晨龙
关键词:音乐;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力;抗氧化能力
-
初榨椰子油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津好;张玉锋;董泽来
关键词:椰子油;加工工艺;功能活性
-
大豆主要饲用性状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
作者:王传之;崔卫东;任海龙;夏明阳;曾仕晓;张建国
关键词:全株大豆;QTL;生物产量;相对饲用价值
-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晒青毛茶三种儿茶素组分含量
作者:李鑫;沈晓君;王媛媛;刘蕊;闫刚
关键词:晒青毛茶;近红外光谱;儿茶素
-
利用GC-IMS分析两个槟榔种质雌花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
作者:刘帆;阚金涛;张玉锋;齐兰;周焕起;黄丽云
关键词:槟榔;挥发性风味物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醇
-
胡颓子科叶绿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与演化趋势推断
作者:罗晗睿;王罗云;张建国;曾艳飞
关键词:胡颓子科;叶绿体基因组;系统发育;DNA条形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