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英德红茶代表产品的香气成分鉴定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秋霜

作者: 王秋霜;吴华玲;陈栋;许勇泉;尹军峰;黄国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英德红茶;香气;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质联用分析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2012 年 32 卷 05 期

页码: 448-4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索英德红茶有别于其他红茶香气的物质基础和主要的芳香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以云南滇红、印度阿萨姆红茶和斯里兰卡乌瓦红茶为对照,对产自广东省的英红9号、英红1号红茶和群体红茶3个代表性产品的主要香气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广东英德红茶样品中共鉴定出50多种香气化合物,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烯类和烷烃类等,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香气组分是醇类物质,平均含量占总香气的67.03%;其次是酯类和醛类,平均含量分别是12.85%和11.33%;香气化合物中芳樟醇、水杨酸甲酯、氧化芳樟醇、橙花醇和壬醛的相对含量占香气物质总量的60%以上,呈现花果香、甜香等风味的芳香化合物是广东英德红茶香气的主要特征成分。

分类号: TS272.7

  • 相关文献

[1]广东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王秋霜,陈栋,许勇泉,尹军峰. 2012

[2]广东单丛茶树品种红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王秋霜,乔小燕,操君喜,方华春,陈栋. 2015

[3]广东仁化白毛红茶香气组成的比较研究. 王秋霜,陈栋,许勇泉,尹军峰. 2012

[4]科技支撑英德红茶产业发展60年:成就与对策. 陈慧英,操君喜,孙世利,凌彩金,曾斌,潘顺顺,张婷,陈海强. 2020

[5]"五品"支撑英德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陈慧英,操君喜,唐劲驰,黎健龙,曾斌,李治刚. 2020

[6]不同品种英德红茶的品质比较分析. 桑嘉玘,温靖,刘昊澄,徐玉娟,肖更生,吴继军,傅曼琴,卜智斌,蓝丽丹,黄慧馨. 2021

[7]英红九号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方华春. 2015

[8]同时蒸馏萃取法分析4种台式乌龙茶香气成分. 陈常颂,张应根,钟秋生,陈荣冰. 2011

[9]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I). 吴锦忠,陈体强,秦路平. 2008

[10]山草果无菌苗和愈伤组织挥发性成分研究. 和文佳,李志坚,张红霞,杨正松,和加卫. 2017

[11]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白茶的香气成分. 王力,蔡良绥,林智,钟秋生,吕海鹏,谭俊峰,郭丽. 2010

[12]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温州蜜桔精油挥发性成分. 单杨,李忠海. 2006

[13]不同萃取方法提取青稞老酵馒头挥发性成分的比较. 江竑宇,李梁,张文会,罗章,刘振东. 2019

[14]辐照对大葱粉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影响. 程安玮,王文亮,徐同成,刘丽娜,李海雷,杜方岭. 2011

[15]SPME-GC-MS分离鉴定山核桃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周拥军,郜海燕,房祥军,陈杭君,穆宏磊. 2012

[16]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绿茶和白茶香气物质. 王丽丽,张应根,杨军国,宋振硕,陈键,陈林. 2017

[17]大葱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 程安玮,王文亮,淘海腾,徐同成,刘丽娜,杜方岭. 2011

[18]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贵芳,陈荣冰. 2008

[19]湄江翠片加工工艺中香气与色泽的相关性初探. 申东,何萍. 2008

[20]湄江翠片加工中香气与色泽的相关性初探. 申东,何萍,张道贵.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