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伟伟
作者: 王伟伟;江和源;江用文;张建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萎凋程度;CTC;红碎茶;感官审评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6 年 32 卷 04 期
页码: 129-13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研究不同萎凋时间对云南CTC红碎茶加工过程和品质的影响,采用萎凋槽萎凋方式,探索萎凋2、4、6、8、10 h处理下CTC红碎茶加工过程中酶活性和品质成分的变化,以及对成品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萎凋期间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之降低,萎凋叶PPO和POD活性与含水量呈现显著的相关性;揉切和发酵过程中茶多酚和儿茶素被氧化,形成茶色素,含量逐渐降低,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成品茶茶黄素含量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茶黄素含量与茶叶感官审评汤色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8;整体来看,萎凋处理4 h、萎凋叶含水量69.4%时制成的CTC成品茶感官品质最好。
分类号: TS272.4
- 相关文献
[1]CTC红碎茶加工工艺. 何青元,罗琼仙. 2001
[2]海南红碎茶电子舌技术应用及其与感官审评比较. 古小玲,刘栩,李达敏,李民. 2012
[3]海南红碎茶电子鼻技术应用及其与感官审评的比较. 古小玲,刘栩,李达敏,王书美. 2010
[4]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的红碎茶品质成分比较研究. 杨盛美,唐一春,段志芬,尚卫琼,包云秀. 2019
[5]萎凋程度对泰顺红茶品质和儿茶素氧化的影响. 王伟伟,杨刘艳,江和源,张建勇. 2017
[6]CTC绿碎茶加工工艺. 何青元. 2002
[7]祁红颗粒茶加工技术研究. 丁勇,廖万有,周坚,黄建琴. 2006
[8]贮藏条件与红碎茶品质的关系. 谭和平. 1994
[9]桂香红碎茶加工技术研究. . 2020
[10]花香型红碎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动态变化. 冯红钰,罗莲凤,刘汉焱,吴玲玲. 2022
[11]云南不同茶区茶树种质资源的红碎茶香气成分研究. 杨盛美,许玫,唐一春,李有勇,宋维希,刘本英,矣兵,蒋会兵. 2015
[12]《茶叶初制机械讲座》第五讲贮青与萎凋设备. 陈尊诗. 1988
[13]认识基本生化规律;提高红碎茶品质. 程启坤. 1980
[14]红茶更"红"的思考. 丁勇. 2013
[15]高茶黄素大叶种红碎茶的研制. 陈春林,梁明志,田易萍,刘本英,李友勇,尚卫琼,包云秀,黄玫,杨兴荣. 2013
[16]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概况. 沈培和. 2000
[17]浅述CTC红碎茶加工工艺. 何青元,罗琼仙. 2002
[18]云南优质红茶种质资源的筛选. 宋维希,马玲,周萌,矣兵,段志芬,蒋会兵,刘本英. 2014
[19]不同贮青温度及方式对红碎茶品质的影响. 林冬纯,胡蝶,陈维,夏红玲,乔小燕,苗爱清,马成英. 2024
[20]云南省野生茶树资源的鉴定评价与筛选. 李慧,宋维希,周萌,李友勇,马玲,段志芬,矣兵,刘本英.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旱碱胁迫对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作者:李梦成;李明;郭波莉;赵海燕;唐娜;许锐;王伟伟
关键词:旱碱胁迫;小麦;产量;籽粒品质
-
基于电子舌和代谢组学评价不同等级滇红茶汤非挥发性差异组分
作者:谢佳灵;陈佳瑜;袁海波;王立磊;杨艳芹;江用文
关键词:电子舌;代谢组学;滇红茶汤;非挥发性组分
-
庐山云雾茶机械化加工技术及品质分析
作者:王伟伟;黄纪刚;杨丽娟;陈艳;江新凤;刘爽;江和源
关键词:庐山云雾茶;机械化;加工技术;品质特征;化学成分
-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比较手工和机制信阳毛尖的代谢物差异
作者:王伟伟;陈义;杨丽娟;江和源
关键词:信阳毛尖;手工;机制;代谢组学;差异化合物
-
茉莉花茶加工技术及风味品质研究进展
作者:崔宏春;赵芸;黄海涛;李红莉;余继忠;张建勇;吴云迪
关键词:茉莉花茶;加工;窨制;风味;品质评价;形成机理
-
饲用高粱、青贮玉米带状间作苗后除草剂筛选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杜建民;王占军;肖爱萍;张建勇;何建龙;蒋齐
关键词:饲用高粱;青贮玉米;带状间作;苗后除草剂
-
外源酶在红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杨丽娟;王伟伟;许勇泉;江和源
关键词:外源酶;红茶;加工;深加工;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