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酶在红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丽娟

作者: 杨丽娟;王伟伟;许勇泉;江和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外源酶;红茶;加工;深加工;作用机制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4 年 45 卷 007 期

页码: 344-3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红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茶类之一,颇受世人欢喜.我国夏秋季茶资源广茂,加工成红茶或深加工产品是其重要的利用途径,过程中添加具有良好功能特性的外源酶进行辅助加工,能够有效提升夏秋季红茶和深加工产品的品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外源酶在红茶加工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常用外源酶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外源酶在红茶加工重要工艺萎凋、揉捻及发酵中促进茶叶内含物质的有益转化,利用外源酶促进红茶特征成分茶黄素的合成及其含量提升,以及外源酶在红茶深加工中带来的品质变化.探索茶资源的酶法加工利用途径,可以为今后利用外源酶调控改善夏秋红茶的风味品质及深加工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分类号: TS272.4

  • 相关文献

[1]青稞加工利用综述. 党斌,杨希娟,肖明,陈来生. 2009

[2]花生加工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周献增,钱婧雅,黄凤洪,徐同成. 2022

[3]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贵芳,陈荣冰. 2008

[4]鲜叶原料及加工方法对水仙有机红茶品质的影响初报. 陈金土,邓冰斌,周世须,王秀萍. 2019

[5]花香型红茶红螺春加工新技术研究. 赖兆祥,苗爱清,孙世利,庞式,黄国资,吴家尧. 2010

[6]丹桂品种红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游小妹,陈常颂,钟秋生,陶湘辉,王贵芳,陈荣冰. 2010

[7]紫牡丹红茶超干发酵生化机理浅析. 邬龄盛,陈泉宾. 2021

[8]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研究. 赖兆祥,苗爱清,庞式,孙世利,曾琼. 2011

[9]紫色芽叶红茶加工过程中叶相状态及主要理化成分变化. 邓波,韦城,罗金龙,刘冠群. 2023

[10]‘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加工工艺研究及品质评价. 罗金龙,陈盛相,沈强,杨肖委,刘晓霞,郑文佳. 2023

[11]温度对茶发酵叶色泽及茶色素含量的影响. 滑金杰,袁海波,姚月凤,江用文,王近近. 2018

[12]紫色芽叶红茶加工过程中茶色素和儿茶素组分的变化. 邓波,韦城,罗金龙,刘冠群. 2023

[13]‘丹霞2号’红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特征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 徐旭华,黄文洁,陈旭峰,陈园园,吴绍文,李红建,晏石娟. 2024

[14]红茶加工过程中纤维素酶和主要品质成分的动态变化. 刘亚芹,周汉琛,王辉,胡善国,黄建琴,雷攀登,李明智,李诗涵. 2020

[15]智能化技术在红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玲,高飞虎,李雪,张欢欢,张雪梅,杨世雄. 2023

[16]外源酶加速半干发酵香肠成熟的研究. 巫永华,刘恩岐,张建萍,陈尚龙,刘辉. 2015

[17]外源酶促进香肠发酵成熟及其感官品质的研究. 刘恩岐,巫永华,张建萍. 2015

[18]外加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对猪粪厌氧发酵的促进机制. 黄婧,肖艳春,陈彪. 2020

[19]外源酶制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王彩莲,宋淑珍,潘发明,王斐,宫旭胤,郎侠. 2017

[20]断奶仔猪消化酶的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于旭华,汪儆,冯定远.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