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比较手工和机制信阳毛尖的代谢物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伟伟
作者: 王伟伟;陈义;杨丽娟;江和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信阳毛尖;手工;机制;代谢组学;差异化合物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24 年 15 卷 002 期
页码: 207-217
摘要: 目的 探明两种加工方式对信阳毛尖的化学成分影响.方法 以信阳群体种一芽一叶为原料,分别按照手工和机制方式加工信阳毛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质谱法对非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鉴定出 93 个化合物,包括生物碱类、氨基酸类、儿茶素类、儿茶素二聚物类、黄酮(醇)糖苷类、酚酸类、核苷类等.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方法,对手工和机制加工信阳毛尖过程样的研究表明:手工和机制加工过程样可以通过化学成分的组成进行较好地区分,进一步分析两种加工方式发现了 40种差异化合物,其中黄酮(醇)糖苷类和氨基酸是差异最明显的两大类成分,机制茶加工过程样中多数黄酮(醇)糖苷类和氨基酸含量高于手工制作,手工茶的 L-丙氨酸、γ-氨基丁酸、山奈酚 3-O-半乳糖苷和槲皮素含量高于机制茶.手工茶制作过程中,杀青温度较低、时间相对较长,从而产生了更多的表阿夫儿茶精-3-没食子酸酯、原花青素B1、聚酯型儿茶素A和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等二聚物.此外,手工茶的多数酚酸类化合物,以及一磷酸腺苷和磷酸甘油胆碱等含量高于机制茶.结论 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手工和机制信阳毛尖加工过程中的差异化合物,为信阳毛尖手工茶和机制茶品质差异评价及加工技术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基于感官评价和代谢组学技术解析紫阳绿茶风味特征和生化成分差异. 陈德权,任杨梅,何梦迪,李尤学,叶利利,薛华倩,曾建明,丁长庆. 2024
[2]不同加工工艺西湖龙井茶品质差异特性分析. 崔宏春,张建勇,敖存,黄海涛,郑旭霞,赵芸,师大亮,余继忠. 2021
[3]试论曼拉德反应在名优绿茶加工中的合理应用. . 1997
[4]泰仙野毫茶的采制工艺技术. 陈乾儒. 2003
[5]不同花穗疏剪方法对桂味荔枝花果发育的影响. 陈艳艳,罗红卫,陆贵锋,卢美英. 2017
[6]5个柠檬品种果皮挥发性物质差异分析. 王小柯,罗怿,郑乾明,林乾,韩秀梅,李金强,蔡永强,李文云. 2021
[7]"清香"与"栗香"绿茶中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差异分析. 王梦琪,朱荫,张悦,施江,林智,吕海鹏. 2021
[8]基于UPLC-ESI-Q-TOF-MS的“散茶发花”茯茶加工前后的物质变化分析. 郑红发,赵熙,钟妮,黄建安,刘仲华. 2018
[9]黄萎病枯斑型与黄化型病症棉花叶片的植物挥发物对比. 阳妮,玛依拉·玉素音,杨延龙,李春平,张大伟,徐海江,赖成霞. 2023
[10]信阳毛尖春茶、夏茶的品质现状及标准浅析. 张巧萍,聂胜委,张玉亭,刘冬梅,李太奎,寇长林,邹庆鹏,吕立哲,赵丽君. 2015
[11]信阳毛尖不同茶树品种鲜叶养分分析. 张巧萍,刘华山,张玉亭,邹庆鹏,李太魁,寇长林,吕立哲,聂胜委. 2014
[12]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分析不同产区信阳毛尖茶中的稀土元素. 尹鹏,章剑扬,刘新,刘威,袁丁. 2016
[13]ICP-MS法分析信阳毛尖茶中的9种重金属元素. 尹鹏,章剑扬,刘新,刘威,郭桂义. 2017
[14]信阳群体种与2个特色茶树品种信阳毛尖茶香气成分分析. 尹鹏,刘盼盼,刘威,郭桂义,杨转. 2017
[15]基于UPLC/Q-TOF 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远志不同品种间的化学差异性. 白璐,许晓双,张福生,彭冰,曾祖平. 2015
[16]人工饲料育家蚕添食1-脱氧野尻霉素的血液代谢组学分析. 兰凤杰,侯满,王兴晓,施新琴,徐世清,董慧玲,张升祥,崔为正. 2018
[17]碳酸盐碱度胁迫下瓦式雅罗鱼血浆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变化. 常玉梅,何强,孙言春,梁利群,孙效文. 2016
[18]稻米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在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冯雪,柳艳霞,贺泽英,王雯雯,赵改名. 2016
[19]多组学关联分析作物耐逆境胁迫研究进展. 李洁,姚晓华. 2019
[20]黑斑病对新疆红枣营养成分的影响. 范盈盈,胡东强,张锐利,李晓龙,何伟忠,华震宇,李静,武爱波,王成.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桃潜隐花叶类病毒花叶分离物的分子和生物学特性分析
作者:张子萌;卢美光;杨丽娟;李世访
关键词:桃潜隐花叶类病毒;桃花叶;序列;分子特征;生物学特性
-
庐山云雾茶机械化加工技术及品质分析
作者:王伟伟;黄纪刚;杨丽娟;陈艳;江新凤;刘爽;江和源
关键词:庐山云雾茶;机械化;加工技术;品质特征;化学成分
-
外源酶在红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杨丽娟;王伟伟;许勇泉;江和源
关键词:外源酶;红茶;加工;深加工;作用机制
-
茶褐素的提制技术与降脂减肥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王伟伟;俞露婷;陈义;江和源
关键词:茶褐素;结构与性质;提制技术;降脂减肥
-
基于单宁酶处理原料制备的高茶黄素速溶红茶品质分析
作者:杨丽娟;王伟伟;叶水心;张梦雪;许勇泉;江和源
关键词:单宁酶;红茶;速溶红茶;茶黄素;浸提工艺
-
靖安白茶制茶品质及管理、加工技术
作者:黄利;曾永强;陈克彪;陈裕林;肖志良;王伟伟;江和源
关键词:靖安白茶;品质特征;繁育;栽培技术;加工技术
-
"黄金菊"和"宁州2号"茶树生化成分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江新凤;李琛;曹挥华;张贱根;余志;倪德江;江和源;胡瑶根
关键词:黄金菊;宁州2号;季节;生化成分;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