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加工工艺对桂热2号白茶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罗莲凤

作者: 罗莲凤;马仙花;梁光志;蓝庆江;冯红钰;刘汉焱;周宁;莫小燕;覃杰凤;唐君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白茶;桂热2号;加工工艺;感官品质;品质成分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12 年 43 卷 06 期

页码: 131-134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筛选出桂热2号白茶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充分利用、发挥桂热2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形美质优白茶产品提供参考。【方法】以桂热2号鲜叶单芽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工艺和新工艺进行加工,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加工工艺对桂热2号白茶品质的影响。【结果】采用传统工艺制成的白茶条索稍紧,有毫香,带青气,滋味纯和;将杀青、做形工艺与白茶传统工艺进行整合的新工艺Ⅱ制成的白茶,青气消失,毫香浓、持久,条索紧,形似月芽,白毫显,滋味醇厚、甜爽,且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4项常规成分均高于传统工艺,其含量分别为5.04%、33.00%、4.57%和42.55%。【结论】不同加工工艺对桂热2号白茶品质影响明显,以将杀青、做形工艺与白茶传统工艺进行整合的新工艺Ⅱ制成的桂热2号白茶品质最优、形质俱佳,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分类号: TS272.59

  • 相关文献

[1]不同光质萎凋对白牡丹茶品质的影响. 黄藩,唐晓波,张成,罗凡,叶玉龙. 2021

[2]茶树新品系新选801和新选807的白茶适制性鉴定. 孔祥瑞,杨军,王让剑,郭吉春. 2013

[3]仁化白毛茶生化成分与成品白茶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乔小燕,吴华玲,韩雪文,王曦,卓敏,邵燕华,谢汉茂,陈栋. 2015

[4]白茶感官品质与化学成分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孔祥瑞,王让剑,杨军,郭吉春. 2013

[5]福云杂交后代茶树新品种(系)白茶适制性研究. 崔宏春,黄海涛,郑旭霞,赵芸,张建勇,敖存,师大亮,窦立耿. 2023

[6]江苏丘陵地区主栽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研究. 马圣洲1,赵飞1,胡莹2,袁兴兴3,杨亦扬4. 2022

[7]不同花色种类白茶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吕海鹏,张悦,陈兴华,蔡良绥,林智. 2016

[8]浙江“春雨2号”品种白茶加工工艺初探. 范方媛,陈萍,罗文文,徐文武,谷兆骐,毛祖法,龚淑英. 2017

[9]高γ-氨基丁酸白茶加工工艺探讨. 邬龄盛,王振康,郭少平,叶石铃. 2012

[10]不同等级白茶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吕海鹏,张悦,林智. 2016

[11]不同加工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初报. 张磊,吴民亿,杨如兴. 2010

[12]青砖茶研究进展. 卢素芳,郑鹏程,刘盼盼,王胜鹏,滕靖,冯琳,龚自明. 2018

[13]泸州大树红茶加工中主要品质成分变化研究. 杨娟,袁林颖,陈善敏,常睿,李明红. 2022

[14]不同加工方式祁红与肯尼亚、斯里兰卡红茶品质成分比较研究. 黄建琴. 2003

[15]不同加工方式祁红与肯尼亚、斯里兰卡红茶品质成分比较研究. 黄建琴. 2003

[16]不同加工工艺对山楂叶代用茶品质的影响. 吴玲玲,覃仁源,罗莲凤,冯红钰,刘汉焱,李子平,莫小燕,冯兰,梁光志. 2023

[17]“桂热2号”红茶香气组成研究. . 2019

[18]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研制. . 2019

[19]高产高糖强宿根性甘蔗新品种桂热2号的选育. 吕平,周全光,王友富,庞新华,黄强,朱鹏锦,农泽梅,谭秦亮,欧克纬,卢业飞,程琴,宋奇琦,李佳慧. 2024

[20]施肥技术对白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殷雪琰,王洁琼,王国庆,张宇,翟云忠,堵燕钰.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