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的四种植物精油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孙明朝

作者: 孙明朝;杨悠悠;余雅男;陈晗;赵青余;张军民;赵金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植物精油;GC-Orbitrap-MS;电子鼻;成分分析;抗氧化活性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2 年 43 卷 017 期

页码: 338-3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GC-Orbitrap-MS)对不同来源的辣椒精油、姜黄精油、香茅精油和小茴香精油的成分进行确定,通过谱库比对的正/反向匹配度和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共同确证未知化合物,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量,同时运用电子鼻技术对植物精油进行快速鉴别,测定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总抗氧化能力,比较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辣椒精油鉴定出33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辣椒碱类化合物;姜黄精油鉴定出95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姜烯、长叶烯等倍半萜化合物;香茅精油鉴定出13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香茅醛、香茅醇、丁香烯等;小茴香精油鉴定出56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电子鼻可对不同来源精油进行快速区分,经电子鼻雷达图分析表明W1W、W2W和W5S三个传感器对区别不同来源的精油挥发性成分发挥了关键作用.根据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检测结果,抗氧化活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姜黄精油,香茅精油,辣椒精油,小茴香精油,以来源三的姜黄精油抗氧化活性最强,DPPH、ABTS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以及FRAP值分别为1020.99μL/L、464μL/L、44.72μmol Trolox/mL.GC-Orbitrap-MS分析技术可对植物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全面分析,为植物精油在食品行业中的深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分类号: TQ654%O657

  • 相关文献

[1]延长鲜切香菇货架期的保鲜工艺. 赵哲坤,吴林凤,荣成博,张函,黄思诗,刘宇,林冬梅,赵爽. 2021

[2]'巴梨'和'早红考密斯'梨汁品质特性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易岸威,程红,程玉豆,滑竺青,杨壮,王永霞,关军锋. 2024

[3]大球盖菇菇盖和菇柄营养成分分析. 王丽,倪淑君,李淑荣,汪慧华,姜晓仙,刘小飞,潘妍. 2016

[4]褐菇中氨基酸的成分分析. 赵凤,杨明举,周洲,李小义. 2016

[5]姬松茸子实体及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分析. 陈体强,李开本,朱培根,何修金,陈福如,郑宇. 1998

[6]枫香叶挥发油提取工艺及成分分析. 刘亚敏,刘玉民,李鹏霞,郭莹,马明. 2009

[7]瑞香狼毒粗提取比较与成分分析. 窦洪举,李锋,杨宝龙,侯勇跃,哈斯. 2013

[8]荔枝霜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徐迟默,谢龙莲,曾筱芬,温衍生. 2015

[9]黄官1号海带在不同海域的营养成分分新与评价. 李涛,王飞久,孙修涛,汪文俊,刘福利,丁昌玲,梁洲瑞,刘坤. 2012

[10]天津地区蔬菜种植废弃物产生情况初步调查. 何宗均,梁海恬,李峰. 2017

[11]近江牡蛎膜分离联产制备多糖多肽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杨大俏,王锦旭,李来好,杨贤庆,马海霞,胡晓. 2020

[12]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不同组分含量及浓度对厌氧发酵的影响. 刘禹,李欣鹏,陈秋宇,谭鹏,邱礼诚,邓媛方,王飞,姜娜. 2019

[13]不同产地小茴香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反式茴香脑含量的测定. 郭婷婷,从仁怀,寇秀颖,肖俊勇,万楚筠. 2018

[14]山西省规模化肉鸡场粪便收集系数和成分测定. 张希瑶,申李琰,牛晋国,李惠龙,张元庆,淡江华. 2019

[15]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的化学成分分析. 罗影,刘醒,关永强,贾培松,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 2019

[16]酶法提取高油酸花生油脂体的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张丽霞,孙强,魏松丽,姜军,孙晓静,姜艳敏. 2019

[17]贵州蓝莓蜜营养成分分析. 张致豪,王蓓,师丰丰,李应,孙丽萍,韦小平. 2022

[18]食用槟榔卤水表面白色物质的化学成分分析. 马金爽,康效宁,王世萍,代文婷,代佳慧,吉建邦. 2021

[19]二化螟对薄荷精油化学成分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 杨雪,胡阳,王梓懿,王照国,余帅,安正斌,夏宇,李?. 2021

[20]基于广靶代谢组学分析马齿苋根茎叶中5类重要初生代谢产物. 张少平,李洲,练冬梅,姚运法,赖正锋,吴松海,洪建基.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