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白茶和常规白茶品质差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林燕萍
作者: 林燕萍;张见明;陈泉宾;黄毅彪;陈荣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有机白茶;常规白茶;内含成分;香气成分;感官品质
期刊名称: 食品研究与开发
ISSN: 1005-6521
年卷期: 2020 年 019 期
页码: 151-1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福安大白茶为研究对象,研究有机白茶和常规白茶感官品质、主要内含成分和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有机白茶感官审评总分显著高于常规白茶.有机白茶在外形、香气、滋味、叶底得分显著高于常规白茶.有机白茶和常规白茶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咖啡碱含量、茶黄素含量、茶褐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有机白茶的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常规白茶;可溶性糖含量、茶红素含量、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常规白茶.有机白茶、常规白茶共检出56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15种、碳氢类12种、酮类9种、醛类6种、含氮类5种、酯类4种、杂氧类3种、内酯类2种.有机白茶香气成分含量(10.55)高于常规白茶(7.88).从总体上看,有机白茶的品质优于常规白茶.
分类号: TS272.5
- 相关文献
[1]不同有机肥对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黄静,周长虹,何安乐,黎娜,刘文武,周浩,包小村. 2018
[2]不同水分工夫红茶贮藏过程中主要内含成分及感官品质变化研究. 杨娟,李中林,钟应富,罗红玉,邬秀宏,袁林颖. 2018
[3]红茶贮藏过程中主要内含成分及感官品质变化的研究. 杨娟,钟应富,罗红玉,邬秀宏,张莹,袁林颖. 2017
[4]“永川秀芽”茶感官品质与内含成分关系的研究. 袁林颖,周正科,李中林,钟应富,邓敏,邬秀宏,张莹. 2010
[5]云南双江4个山头晒青茶品质比较分析. 王欣雨,吴婷,鲁倩,周红杰,马玉青,李亚莉,杨莹燕. 2023
[6]太平猴魁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 雷攀登,黄建琴,吴琼,周汉琛,丁勇. 2016
[7]安顺名优绿茶的感官品质与主要化学成分. 沈强,邵亦俊,邵欣宇,郑文佳. 2014
[8]茶汁膜浓缩工艺与蒸发浓缩工艺的比较研究. 罗龙新,尹军峰,钱晓军. 2000
[9]不同酵母酒泥陈酿对贵人香葡萄酒质量的影响. 史红梅,王咏梅,陈万钧,陈迎春,郭亚芸,韩晓梅. 2016
[10]不同光质萎凋对白牡丹茶品质的影响. 黄藩,唐晓波,张成,罗凡,叶玉龙. 2021
[11]不同冷浸渍时间对贵人香葡萄酒品质影响的研究. 王咏梅,史红梅,陈迎春,王均光,许教伍,严金秋. 2016
[12]黔茶1号试制红茶、绿茶和黄茶的品质研究. 沈强,张小琴,罗金龙,杨肖委,刘晓霞,周良书,郑文佳. 2023
[13]冬春季低温期茶园覆盖转光膜的生理生态效应. 刘嘉裕,胡海涛,刘晓瑭,陈震东,梁成额,唐颢. 2023
[14]巧克力香气成分的GC/MS与电子感官分析. 房一明,谭乐和,初众,卢少芳,谷风林. 2013
[15]有机白茶加工技术规范. 张方舟,林郑和. 2007
[16]湿法超微粉碎程度对白蕉鲈鱼鱼骨架浆理化性质 及内含成分的影响. 陈雄,余以刚,张友胜,曾萍,张晓元. 2020
[17]德昂族酸茶研究进展. 梁名志,杨天铭,卢凤美,杨世达,张艺,何声灿. 2021
[18]两种叶面肥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康彦凯,黄静,罗意,段继华,黄飞毅,雷雨,陈宇宏,李赛君. 2019
[19]云抗10号加工普洱茶工艺优化. 杨方慧,仝佳音,张艳梅,孙云南,汤海昆,夏丽飞. 2022
[20]茶与健康专题(二)茶叶内含成分及其保健功效. 陈宗懋.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UPLC-Q-Exactive/MS的不同烘焙处理岩茶化学成分差异分析
作者:钟秋生;彭佳堃;戴伟东;林智;吕海鹏;陈泉宾;李鑫磊;陈常颂
关键词:武夷岩茶;烘焙;化学成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质谱联用;代谢组学;感官评价
-
不同压饼方式对白茶饼品质的影响
作者:张应根;王秀萍;陈泉宾;林荣溪
关键词:白茶饼;冷压;鲜压;蒸压;感官品质
-
紫牡丹红茶超干发酵生化机理浅析
作者:邬龄盛;陈泉宾
关键词:紫牡丹;茶树品种;红茶;加工;生化分析
-
九龙袍茶树品种不同超干发酵条件红茶品质特征探讨
作者:邬龄盛;陈泉宾;王秀萍
关键词:九龙袍;超干发酵;红茶;品质;探讨
-
烘焙对福建水仙乌龙茶中糖氨Maillard反应的影响
作者:陈泉宾
关键词:烘焙;乌龙茶;美拉德反应;生化成分;5-羟甲基糠醛
-
福建乡村两种典型桃园管理模式能值分析
作者:罗旭辉;杜理旺;陈华;刘岑薇;Gordon Wuchye Price;刘朋虎;张见明;翁伯琦
关键词:果园;生草;能值;生态经济系统;评价
-
烘焙温度与时间对福建水仙乌龙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作者:陈泉宾;邬龄盛;张应根
关键词:烘焙;乌龙茶;生化成分;pH值;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