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鸭梨’耐贮性差异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杜艳民

作者: 杜艳民;王文辉;贾晓辉;佟伟;王志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梨;品质;糖度;褐变;无损检测

期刊名称: 果树学报

ISSN: 1009-9980

年卷期: 2018 年 10 期

页码: 1262-127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等果实内在品质差异对耐贮性的影响,明确‘鸭梨’SSC等内在品质贮藏期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贮藏后期果实生理病害发生的影响。【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果实品质无损快速检测设备,对同期采收‘鸭梨’SSC进行无损检测,依据所有样本SSC正态分布情况,将所有果实分为SSC<10.0%、SSC:10.0%~10.9%、SSC:11.0%~11.9%及SSC≥12.0%4个级别,将果实缓慢降温后(8℃入库,每3 d降1℃),于-0.5℃、相对湿度85.0%~90.0%条件下正常贮藏,分别于贮藏4、6和8个月取样,调查不同SSC‘鸭梨’果实取出当天和货架10 d后生理病害发生情况,测定相关生理品质指标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贮藏6和8个月后,不同SSC‘鸭梨’贮藏品质及生理病害发生情况差异明显,SSC相对较高的果实贮藏后期果实黑心指数显著降低,且SSC与黑心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不同SSC级别间果实虎皮指数无明显变化规律;同时贮藏后期,SSC相对较高的果实级别其可滴定酸含量(TA)和抗坏血酸含量(AA)相对较高;但与采收时相比,随着贮藏期的延长,果实中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均显著降低,贮藏4、6和8个月后,各组别果实平均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与采收时相比分别下降45.32%和49.96%、51.46%和54.43%、53.80%和68.34%;另外,贮藏后期各组别间果实呼吸和乙烯代谢差异明显,贮藏8个月后,果实呼吸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SSC≥12.0%)>(SSC:11.0%~11.9%)>(SSC:10.0%~10.9%)>(SSC<10.0%);乙烯代谢规律与呼吸代谢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结论】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11.0%)‘鸭梨’果实贮藏后期黑心病发生情况显著减轻,SSC与黑心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含量及呼吸和乙烯代谢速率与‘鸭梨’黑心指数呈显著相关,可作为‘鸭梨’黑心病采后重要的预警及防控指标。

分类号: S661.2

  • 相关文献

[1]不同气体组分对采后园黄梨果心褐变和品质的影响. 丁丹丹,王文辉,王志华,姜云斌,佟伟. 2013

[2]基于漫反射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哈密瓜糖度无损检测研究. 马本学,肖文东,祁想想,何青海,李锋霞. 2012

[3]苹果糖度高光谱图像可视化预测的光强度校正方法. 郭志明,赵春江,黄文倩,彭彦昆,李江波,王庆艳. 2015

[4]苹果糖度无损检测模型研究. 王风云,沈宇,张琛,刘炳福,郑纪业. 2018

[5]苹果糖度无损检测模型研究. 王风云,沈宇,张琛,刘炳福,郑纪业. 2018

[6]基于SiPLS-CARS算法的百香果糖度无损检测. 田永国,吕都,唐健波,黄珊,陈超,卢扬. 2023

[7]梨果实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王蒙,冯晓元. 2014

[8]切割苹果、梨抗褐变保鲜技术. 林晓姿,何志刚,李维新,陆东和. 2005

[9]梨果实发育过程中褐变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 苏艳丽,杨健,田永真,王龙,王苏珂,薛华柏,李秀根. 2018

[10]梨优良品种制汁性能研究. 夏玉静,王文辉,贾晓辉,姜云斌,张志云,佟伟,王志华,丁丹丹. 2009

[11]梨果实贮藏中高二氧化碳伤害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尹航,陈辉,关军锋. 2014

[12]1-MCP联合CA对梨冷藏期间褐变的影响. 李富军,张新华,任配培,尚忠林,关军锋. 2015

[13]梨果实褐变的研究进展. 苏艳丽,田永真,杨健,王龙,王苏珂,薛华柏,李秀根. 2018

[14]梨果实发育过程中褐变度、酚类物质及相关酶的变化研究. 苏艳丽,高晓铭,杨健,王龙,王苏珂,张向展,薛华柏. 2022

[15]梨果实发育过程中褐变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 苏艳丽,杨健,田永真,王龙,王苏珂,薛华柏,李秀根. 2018

[16]1-MCP对‘雪花’梨冷藏后货架期间品质和生理的影响. 关军锋,牛京京,王燕霞,高曼曼. 2016

[17]氮钾肥配施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宋科,薛永,郑宪清,乔红霞,杨建军. 2016

[18]海参品质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张鹤,郭兴月,张鹏,农绍庄,李江阔. 2014

[19]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果蔬品质与安全无损检测中的原理及应用. 张保华,李江波,樊书祥,黄文倩,张驰,王庆艳,肖广东. 2014

[20]水果品质无损检测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徐赛,陆华忠,丘广俊,王陈,梁鑫.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