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蕨麻黄酮组成鉴定及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阎莹莹
作者: 阎莹莹;张陈;张文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蕨麻;总黄酮;抗氧化能力;黄酮种类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23 年 14 卷 020 期
页码: 86-9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 探究西藏蕨麻中黄酮的种类、含量及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对蕨麻中黄酮种类及含量进行检测.通过 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trinitrophenyl,DPPH)法、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测定、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测定、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清除实验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实验,测定西藏蕨麻中粗提总黄酮和纯化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并与维生素C(vitamin C,VC)和维生素E(vitamin E,VE)进行比较.结果 西藏蕨麻中含有42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23种化合物是首次从蕨麻中分离鉴定得到,儿茶素是蕨麻中含量最高的黄酮化合物,含量为135095.21 μg/kg.蕨麻纯化总黄酮质量浓度为 1.6 mg/mL时,POD活性最强,对H2O2 的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比同等质量浓度下VE的效果好,分别增加 81.01%和 0.82%.蕨麻纯化总黄酮质量浓度为 16 mg/mL时,SOD活性最强,对·O2-的清除能力及·OH的清除能力均比同等质量浓度下VE的效果好,分别增加 1.30%和 0.26%,且对·OH 的清除能力比同等质量浓度下 VC 的效果好,清除能力增加了0.04%.结论 西藏蕨麻总黄酮因含有的黄酮种类丰富,在体外抗氧化作用效果方面表现优异,且蕨麻粗提总黄酮在低浓度下的体外抗氧化效果较蕨麻纯化总黄酮的效果好.这可为特定功效型产品研发提供可替代原料,并为后续深入探索西藏蕨麻总黄酮活性功效与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在西藏蕨麻的高值化精深加工和利用上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分类号: TS201.2
- 相关文献
[1]神农架林区中蜂蜜理化指标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蔡雨娇,孙丽萍,张雪琦. 2020
[2]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核桃花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李如蕊,陈欣,茹月蓉,穆宏磊,郜海燕,王振兴,阚欢. 2020
[3]紫薯粉发酵工艺优化及抗氧化能力分析. 宋莹,刘思含,常霞,侯宇豪,谢秋涛,袁洪燕,李高阳. 2020
[4]隐甲藻藻渣醇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于金慧,尤升波,边斐,张燕,陈高,黄超,马德源,贾文斌,丁汉凤,毕玉平. 2018
[5]不同灭酶方式对黑青稞籽粒结构、营养组成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李孟佳,佟立涛,范蓓,刘丽娅,王姗姗,孙若琪,王凤忠,王丽丽. 2022
[6]不同品种草莓抗氧化能力的分析. 于漫漫,弓志青,曹晖,王文亮,孙若琳,张璐. 2016
[7]不同果内类型火龙果果粉功能特性差异比较. 刘洋洋,陈倩欣,祝婉炽,李国鹏,胡小军,李积华. 2015
[8]四川黑茶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及品质评价. 朱柏雨,夏陈,罗棵濒,朱永清,唐晓波,陈建. 2021
[9]鲍芹低值部位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评价. 尤常清,毕玉平,于金慧,马德源,黄超,尤升波. 2019
[10]不同茶叶隔夜茶汤、新泡茶汤的品质对比试验分析. 俞馨悦,蔡旋. 2022
[11]番石榴中总黄酮的微波萃取工艺研究. 徐金瑞,张名位,张瑞芬,张文芬. 2008
[12]不同果肉类型火龙果果粉功能特性差异比较. 刘洋洋,陈倩欣,祝婉炽,李国鹏,胡小军. 2015
[13]蕨麻生物量变化与气候因子关系数学模型的建立. 余青兰,李军乔. 2008
[14]西藏蕨麻引种效果对比研究. 仝淑萍,孟德臣,关法春,张金萍,王超,边步云,刘金文,郗登宝. 2018
[15]西藏不同产地蕨麻块根的生产性状评价. 边步云,孟德臣,张金萍,关法春,仝淑萍,刘金文. 2017
[16]蕨麻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其稳定性研究. 杨冬梅,朱兴一,王秋霜,毕阳,邱昭政. 2010
[17]蕨麻多糖的提取及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陈炅然,王琴. 2004
[18]藏药蕨麻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孙洁,吕加平,薄海波. 2008
[19]河北香菊与药用菊花的植物学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的比较. 刘灵娣,谢晓亮,李存东,马铭泽,周巧梅. 2008
[20]不同栽培基质对石韦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李莉蓉,尹小红,张平刚,黄荣韶.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包装处理对糌粑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
作者:孟胜亚;张文会
关键词:糌粑;包装方式;贮藏品质;货架期
-
不同澄清剂对传统青稞酒澄清效果的影响
作者:张陈;阎莹莹;张文会
关键词:传统青稞酒;澄清;贮藏期;稳定
-
芫根糌粑风味奶片的制备及品质分析
作者:孟胜亚;张文会;于翠翠
关键词:西藏芫根;糌粑;制备工艺;奶片;品质分析
-
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藏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变化
作者:邓俊琳;何扬航;陈建;朱永清;向卓亚;张文会;阎莹莹;夏陈;刘刚;施刘刚
关键词:藏茶;渥堆发酵;Illumina MiSeq技术;微生物多样性;曲霉属
-
基于非靶标代谢组学分析不同低温贮藏方式下麻竹笋代谢物差异
作者:刘东杰;刘祯;阎莹莹;张文会;王锋;余元善;肖更生;马路凯
关键词:麻竹笋;低温贮藏;非靶标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
青稞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及其动力学研究
作者:陈佳;柳致宁;李梁;刘振东;张文会;罗章
关键词:青稞;酶活力;色泽;相关性;动力学
-
带鱼鱼油的提取及理化特性研究
作者:李邰宇;阎莹莹;应晓国;伍俏佳;马路凯;胡艺
关键词:带鱼鱼油;理化性质;脂溶性伴随物;脂肪酸组成;挥发性成分;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