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子包衣剂对小麦产量及根际土壤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符慧娟

作者: 符慧娟;李星月;杨武云;李其勇;魏会廷;易军;张鸿

作者机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业部西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吡虫啉;内生芽孢杆菌;土壤酶活;土壤环境;产量;绿色生产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1 年 003 期

页码: 31-35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在小麦种子包衣中的施用,本研究利用生物包衣剂和化学包衣剂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性状、产量及小麦根际土壤环境等进行分析。包衣剂选用吡虫啉作为化学包衣剂(T1)、内生芽孢杆菌作为生物包衣剂(T2),分别测定小麦生长发育初期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并调查两种处理下小麦开花期的叶绿素和叶片氮含量、小麦灌浆期叶片光合参数、小麦成熟期的主要性状指标及产量情况。与CK处理对比结果显示,T2处理的小麦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升高,土壤pH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明显升高,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土壤蔗糖酶(S-SC)、土壤脲酶(S-UE)、土壤酸性磷酸酶(S-ACP)的酶活性得到显著提高,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分别提高了21.90%、52.04%,胞间CO2浓度(Ci)降低了5.15%,与T1处理对比,T2处理的能够显著增强S-CAT(23.30%)、S-UE(31.99%)、S-ACP(38.54%)的酶活;此外,T2处理的小麦主要性状及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其小麦产量达到6.25 t/hm2,比CK增加了36.00%,比T1处理增加了21.12%。内生芽孢杆菌作为生物包衣剂主要成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小麦土壤环境,更能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麦灌浆率和产量。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NBPT和DMPP对陇中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杨新强,孙建好,李伟绮,陈亮之,赵建华,景龙. 2023

[2]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杜广红,周晓琳,马鸣超,马强,曹凤明,李子双,王薇,赵同凯,沈德龙. 2012

[3]蔬菜残株堆肥还田对生姜产量及根区土壤环境的影响. 谢坤豪,石奡坤,狄清华,陈茹,李衍素,于贤昌,陈双臣,贺超兴. 2023

[4]内生拮抗细菌BEB2的分子鉴定及其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付业勤,张科立,潘羡心,蔡吉苗,高宏华,黄贵修. 2009

[5]果胶酶基因在内生芽孢杆菌中的过表达及其对定殖的影响. 范晓静,杨瑞先,邱思鑫,胡方平. 2013

[6]苏北沿海滩涂盐肥耦合对马齿苋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王茂文,刘冲,丁海荣,朱小梅,邢锦城,赵宝泉,董静,洪立洲. 2016

[7]不同耕作方式对坡耕旱地土壤环境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吕军杰,姚宇卿,张洁,王育红,李俊红,丁志强,吴剑峰,于新峰. 2011

[8]餐厨垃圾堆肥产品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王站付,邱韩英,陆利民,徐四新,杨晓磊,林天杰,朱恩. 2020

[9]稻草覆盖对罗汉果园土壤环境及罗汉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韦昌联,卢家仕,王灿琴,杭玲,黄卓忠. 2007

[10]冷凉区旱地玉米保护性耕作土壤环境及产量效应研究. 张冬梅,姜春霞,张伟,王晓娟,刘化涛,杨柯,闫六英,刘恩科,翟广谦. 2018

[11]日光节能温室节水灌溉对西葫芦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王美玲,焦晓燕,韩彦龙,王劲松,刘鑫. 2009

[12]生物炭及施肥对土壤环境和高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王宁,焦晓燕,武爱莲,王劲松,董二伟,郭珺,丁玉川,王立革. 2016

[13]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顺霞,王占军,左忠,郭永忠. 2004

[14]生态施肥技术对桔园土壤生态环境和柑桔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汤海涛,贺建华,谭支良,李先信,易春,尹颛斌. 2006

[15]施肥对青岛市设施蔬菜产量、净产值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高峻岭,宋朝玉,王玉军,唐继伟,孙兆法,张淑霞,李祥云,何金明. 2011

[16]不同垄作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土壤环境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汝甲荣. 2012

[17]旱地玉米不同耕作覆盖措施的土壤环境及产量效应. 张冬梅,张伟,姜春霞,王晓娟,刘化涛,杨柯,闫六英,刘恩科,翟广谦. 2019

[18]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棉田土壤环境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刘冬青,辛淑荣,张世贵. 2003

[19]吡虫啉对高粱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对高粱产量的影响. 周棱波,彭秋,刘天友. 2013

[20]吡虫啉不同施药方式对麦蚜防治效果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徐维红,许静杨,邹德玉,高伟.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