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条件对黄曲霉毒素B1抗原-抗体结合的影响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余厚美
作者: 余厚美;王琴飞;林立铭;韦卓文;徐缓;张振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抗原-抗体;反应条件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22 年 019 期
页码: 6399-64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目的 探索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反应中反应条件对抗原(antigen, Ag)与抗体(antibody, Ab)结合的影响。方法 以黄曲霉毒素B1 (aflatoxin B1, AFB1)抗原抗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ELISA中包被方法、包被液、离子浓度、pH、时间、温度、终止液等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吸光度值(optical density, OD)和抑制率等指标,了解反应过程中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差异情况,讨论反应条件对抗原-抗体结合的影响。结果 两步包被抗体法效价高、抑制率好,包被液用pH 7.0、0.10 mol/L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抑制率高,封闭时间影响较小,25℃反应更适合操作,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标记抗原稀释液离子浓度0.020 mol/L pH=7.0时抗原-抗体结合最好,用盐酸比硫酸作为终止液更稳定。结论 包被方法、包被液、离子浓度、pH、时间、温度、终止液等条件,均是影响抗原-抗体结合的因素。
分类号: TS207.5
- 相关文献
[1]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张洋,薛强,金英,李凤芹,闫伟. 2017
[2]检测犬免疫球蛋白G的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王正阳,刘平黄,梁琳,陈建飞,吕世明,崔尚金. 2016
[3]反应条件对板栗苞液化和树脂化的影响. 梁丽珍,牛俊玲,兰彦平,王杰. 2010
[4]鸭坦布苏病毒的血凝性. 王小蕾,刘月焕,段会娟,刘立新,杨志远,赵际成,潘洁,刘瑞华,赵文奇,田方杰,吕金宝,林健. 2019
[5]奶牛乳腺炎5种病原菌多重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申纪饶,王丹,李新圃,杨峰,武小虎,丁学智,王胜义,严作廷,王旭荣,李宏胜. 2021
[6]鉴定牛早期胚胎性别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研究. 杨波,朱化彬,程金华,仲跻峰,王栋,郝海生. 2006
[7]甜菜碱合成反应条件的研究. 刘一峰 ,石波 ,张萍 ,刘庆生 ,梁平. 2005
[8]间接ELISA检测小鹅瘟抗体反应条件的选择. 郑义华,李银,李锦春,刘宇卓,张敬峰,魏雪涛,杨子荣. 2007
[9]甘薯RAPD-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雷剑,杨新笋. 2009
[10]芒果细菌性角斑病菌细胞壁降解酶反应条件优化. 张大智,詹儒林,柳凤,李国平,赵艳龙,常金梅. 2015
[11]苜蓿基因组DNA提取和RAPD反应条件优选. 袁庆华,桂枝,张文淑. 2001
[12]秸秆腐解复合菌系的生物放大反应工艺研究. 甘炳成,蒋元继. 2012
[13]植物病原原核微生物快速检测新技术的应用现状. 徐平东,柯冲. 1991
[14]聚乙二醇修饰猪血红蛋白的抗原性研究. 李军,倪燕秀,张继娟,吴梧桐. 2008
[15]间接抑制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豆凝集素方法的建立. 李振田,谯仕彦,李德发,陶林,姜建阳. 2004
[16]嗜酸乳杆菌抑制乙肝病毒E抗原的实验观察. 王新,郑佳,周小红,张小霞. 2008
[17]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白条鸭表皮组织中的脱氢松香酸. 仇新媛,姚忠,耿志明,马晶晶,李鹏鹏. 2019
[18]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肌肉中抗生素标记基因(NPTⅡ)检测和表达量分析. 樊佳佳,白俊杰,简清,于凌云. 2012
[19]2009年河北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危害和分布. 张爱红,张书敏,刘帅,邸垫平,苗洪芹. 2010
[20]甲氰菊酯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张德咏,刘勇,张松柏,成飞雪,罗源华.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腌制工艺对木薯嫩梢加工品质的影响
作者:张金泉;王琴飞;吴若娜;余厚美;林立铭;宋勇;张振文
关键词:木薯嫩梢;腌制菜;感官评价;营养质量指数评价;主成分分析评价
-
长期养分亏缺对木薯农艺性状、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作者:魏云霞;韦卓文;黄洁;许瑞丽
关键词:木薯;长期定位施肥;养分亏缺;产量;淀粉
-
海南省食用木薯生产技术规程
作者:韦卓文;魏云霞;黄洁
关键词:木薯;食用;技术规程
-
行距配置对木薯薯块产量及薯构型的影响
作者:魏云霞;韦卓文;黄洁;王娟;李天;何冯光
关键词:木薯;行距配置;薯块产量;薯构型;农艺农机参数
-
木薯叶黄酮醇检测方法优化及其含量比较分析
作者:王琴飞;林立铭;薛茂富;张金泉;余厚美;张振文
关键词:木薯叶;黄酮醇;HPLC;采收时期;成熟度
-
木薯叶的食用价值及加工方式研究
作者:张金泉;王琴飞;余厚美;林立铭;宋勇;张振文
关键词:木薯叶;食用价值;营养;保健功能;加工方式
-
发酵条件对木薯嫩梢腌制蔬菜营养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作者:张金泉;张振文;谭婉碧;林立铭;余厚美;王琴飞
关键词:木薯嫩梢;发酵;感官评价;营养品质;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