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及信息融合的小麦品种分类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董高

作者: 董高;郭建;王成;陈子龙;郑玲;朱大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小麦;单粒种子;分类;信息融合

期刊名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ISSN: 1000-0593

年卷期: 2015 年 35 卷 12 期

页码: 3369-3374

收录情况: EI ; SC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高光谱成像技术因具有图谱合一的特点在作物品种鉴别方面具有较大潜力,但目前研究大多只提取利用了光谱信息,对图像信息没有进行有效利用。本文利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仪采集了强筋、中筋、弱筋3个类型共计6个品种的单粒小麦种子高光谱图像,提取了长、宽、矩形度、圆形度、离心率等12个形态特征,并对图像中的胚乳和胚区域进行分割建立掩膜,提取了胚乳和胚区域的平均光谱信息。采用PLSDA和LSSVM方法建立基于图像信息的判别模型,结果表明强筋、弱筋两者二分类的识别率能达到98%以上,强筋、中筋两者二分类的识别率只能达到74.22%,说明近红外高光谱图像的形态信息能够反映品种间差异,但单独利用图像信息进行分类时准确度可能欠佳。采用SIMCA,PLSDA和LSSVM方法建立了胚乳和胚区域光谱信息的多分类模型,胚乳区域的分类效果较胚区域略好,说明籽粒不同部位的形状差异会影响分类效果。进一步融合光谱信息和图像信息,采用SIMCA,PLSDA和LSSVM方法建立融合模型,识别率较单独的图像或光谱信息模型均略有提升,PLSDA方法从原来的96.67%提升到98.89%,表明充分挖掘高光谱图像所包含的形态特征和光谱特征可有效提高分类效果。

分类号: TP391.41

  • 相关文献

[1]应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面粉中偶氮甲酰胺. 王晓彬,黄文倩,王庆艳,李江波,王超鹏,赵春江. 2018

[2]用于高光谱图像分类的归一化光谱指数的构建与应用(英文). 张东彦,赵晋陵,黄林生,马雯萩. 2014

[3]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不同类型小麦穗发芽籽粒识别. 孙传亮,马攀,刘泽厚,郑建敏,梁万杰,曹静,王琴,李俊,杨武云,万洪深,张文宇. 2023

[4]改进的HMW-GS评分系统在黑龙江省小麦品种面筋强度分类上的应用. 程爱华. 2003

[5]我国部分小麦品种品质分类状况分析. 兰静,王乐凯,赵乃新,程爱华,戴常军. 2005

[6]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评分系统的改进及应用. 程爱华,王乐凯,赵乃新,兰静,戴常军,任红波. 2002

[7]谷子单籽粒醇溶蛋白提取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杂交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崔燕娇,刘丹,赵子龙,李素英,张静,刘正理. 2022

[8]玉米单粒种子DNA提取新方法及在玉米种质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郭景伦,赵久然,孔艳芳,尉德铭,郭强,正斌,张超良,金德敏. 1999

[9]适用于SSR分子标记的玉米单粒种子DNA快速提取新方法. 郭景伦,赵久然,王凤格. 2005

[10]单粒活体稻谷种子直链淀粉含量的近红外透射光谱分析. 肖昕,陈奕,罗文永,刘彦卓,毛兴学,李晓方. 2003

[11]水稻单粒种子DNA的快速制备及PCR分析. 宋丰顺,倪大虎,陆徐忠,汪秀峰,张毅,赵伟,李莉,杨剑波. 2007

[12]SSR标记技术在玉米品种纯度鉴定上的利用研究. 李素玲,柴美清,张君捷,杨宇,尚春树. 2007

[13]玉米单粒子种子DNA提取新方法及在玉米种质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郭景伦,王斌. 1999

[14]村镇宜居社区与小康住宅评价信息的数据融合技术. 高荣华,顾静秋,李庆学. 2014

[15]多源信息感知在农产品生产履历采集中的应用. 吴滔,杨信廷,刘燕德,孙传恒,周超. 2012

[16]基于Kalman滤波农用车辆导航定位方法. 籍颖,刘兆祥,刘刚,张漫,周建军. 2009

[17]可见/近红外技术与感官评价信息融合预测冷藏条件下罗非鱼TVB-N的研究. 史策,孙立涛,钱建平,韩帅,范蓓蕾,杨信廷. 2017

[18]信息融合技术在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段乃彬,孔素萍,张文兰,李群,戴双. 2008

[19]基于GNSS和激光雷达的果园机器人导航系统研究. 魏逸飞,李青龙,孙宜田,孙永佳,侯加林. 2023

[20]基于ARSIS策略的SAR影像与多光谱遥感小波融合. 李卫国,蒋楠,熊世为.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