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S-7DS.7DL小麦-黑麦小片段易位系的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俊

作者: 朱欣果;万洪深;王琴;唐宗祥;符书兰;杨足君;杨漫宇;杨武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黑麦;1RS-7DS.7DL;小片段易位

期刊名称: 遗传

ISSN: 0253-9772

年卷期: 2015 年 37 卷 06 期

页码: 590-5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黑麦(Secale cereale L.,RR)是改良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AABBDD)的重要基因资源,将黑麦优异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是小麦品种改良的有效途经之一。文章将四川地方品种蓬安白麦子(T.aestivum L.,AABBDD)与秦岭黑麦(S.cereale cv.Qinling,RR)杂交,染色体自动加倍获得八倍体小黑麦CD-13(AABBDDRR);通过顺序FISH和GISH分析,发现该八倍体小黑麦1RS端部与7DS的端部发生相互易位,是一个携带1RS-7DS.7DL小麦–黑麦小片段易位染色体的八倍体小黑麦。利用八倍体小黑麦CD-13与四川推广小麦品种川麦42杂交、连续自交,获得包含60个株系的F5群体;对F5群体的58个株系进行GISH和FISH分析发现,其中13个株系含有1RS-7DS.7DL小片段易位染色体。在这13个株系中,株系811染色体数目为2n=6x=42,是稳定的1RS-7DS.7DL小片段易位系;并且1RS特异分子标记和醇溶蛋白分析表明,1RS-7DS.7DL易位染色体1RS小片段的断裂点位于分子标记IB267-IAG95之间,不包含编码黑麦碱蛋白的Sec-1位点;同时1RS-7DS.7DL小片段易位系的千粒重与川麦42相当,远远高于八倍体小黑麦CD-13,对千粒重无负作用。因此,1RS-7DS.7DL小麦-黑麦小片段易位系可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1RS小片段上的优异基因及其遗传效应的重要材料。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小麦高代材料畅-99-1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王创云,畅志坚,刘建霞. 2008

[2]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小麦异源染色质及定位核糖体DNA. 钟少斌,张德玉,周楠,蒋建东,姚景侠,A.RLEITCH,I.JLEITCH. 1991

[3]不同酶制剂对降低大麦、小麦和黑麦粘性的作用. 徐子伟,邓波,刘敏华,费笛波,李永明,徐莹. 2004

[4]小麦耐盐种质的筛选鉴定和耐盐基因的标记. 刘旭,史娟,张学勇,马缘生,贾继增. 2001

[5]利用诱变与组织培养技术向普通小麦导入抗白粉病基因的研究. 唐凤兰. 2004

[6]RFLP标记揭示的1RS/1BL易位系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魏育明,郑有良,周永红,刘登才,兰秀锦,周荣华,贾继增. 1999

[7]生物素标记的重复DNA序列与黑麦染色体的原位杂交. 钟少斌,张德玉,李浩兵,姚景侠. 1995

[8]对基因组原位杂交信号释译可能出现的片面性——来自一个小麦易位系(A-3)中外源遗传物质鉴定的启示. 茹岩岩,张学勇,李大勇,游光霞,晏月明. 2002

[9]一个新的抗白粉病小麦-黑麦6R附加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安调过,郑琪,罗巧玲,马朋涛,张宏霞,李立会,韩方普,许红星,许云峰. 2015

[10]小麦-黑麦小片段易位系新种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刘佳莹,刘晓强,曲云峰,姜博,宋维富,杨雪峰,宋庆杰,李集临,张延明. 2018

[11]小黑麦×小麦育成特殊类型育种材料的细胞遗传分析. 杨武云,胡晓蓉. 1996

[12]小偃麦与小黑麦杂交后代三属杂种新材料的鉴定. 王春阳,高继迪,刘佳莹,张媛媛,宋维富,杨雪峰,宋庆杰,李集临,张延明. 2017

[13]宁夏普通小麦品种(系)与白黑麦可交配性研究. 刘常青,董建力. 1997

[14]在小麦育种中利用偃麦草抗病特性的研究. 王建荣,畅志坚,郭秀荣,张晓军,詹海仙. 2004

[15]苏南丘陵区秋播苜蓿适用伴生作物筛选试验. 戚志强,胡跃高,曾昭海,傅反生,储国良. 2005

[16]黑麦通用特异性DNA探针的筛选. 任如意,肖志敏,李集临. 2007

[17]两种禾本科冬绿肥生长规律及腐解特征比较. 常帅,闫慧峰,杨举田,张永春,孙艳茹,贺远,石屹. 2015

[18]黄土高原秋播时间对3种小谷物牧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成慧,侯扶江,常生华,陈先江. 2013

[19]山西旱地农业高效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李振吾,籍增顺. 2001

[20]景泰绿洲3种小谷物的产草量与牧草营养成分预测. 段倩雯,成慧,侯扶江.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