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方式对苦瓜茶感官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邓媛元

作者: 邓媛元;张雁;汤琴;张瑞芬;魏振承;马永轩;张名位;张惠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干燥方式;苦瓜;感官品质;挥发性物质

期刊名称: 中国食品学报

ISSN: 1009-7848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173-184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苦瓜茶感官品质、色泽、水浸出速率和浸出物含量以及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含量的影响,为筛选苦瓜茶适宜加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感官评分、色差值、水浸出速率和浸出物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方法对苦瓜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比较真空冷冻干燥、日晒干燥、热泵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和真空干燥共6种干燥方式对苦瓜茶感官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各干燥方式的苦瓜茶感官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热风、微波、真空、真空冷冻、日晒和热泵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苦瓜茶水浸出速率最快,浸出物含量最低。真空干燥浸出速率慢,浸出物含量高。从6种干燥方式的苦瓜茶挥发性物质中共检出119种,其中共同检出3种,分别为2-己烯醛、(E,E)-2,4-庚二烯醛、苯乙醛,是苦瓜茶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真空冷冻干燥苦瓜茶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热泵干燥最少。真空干燥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组成含量与其它方式相比有较大差异。热风、日晒和微波干燥挥发性物质组成较为相似。结论:干燥方式对苦瓜茶感官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影响较大。综合比较后热风干燥苦瓜茶感官品质最佳。

分类号: TS255.3

  • 相关文献

[1]3种干燥方式对红辣椒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康三江,宋娟,张海燕,袁晶,刘东. 2021

[2]不同干燥方式对仿刺参性腺脂质、营养价值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王天雪,刘淇,赵玲,孙慧慧,高昕,曹荣. 2024

[3]不同干燥方式下黑毛茶风味品质的比较分析. 赵熙,钟妮,余鹏辉,黄浩,周浩,谭正初,郑红发. 2022

[4]不同干燥方式对羊肚菌品质特性及复水性能的影响. 马佳佳,董明辉,全鑫瑶,邵千朔,金梅娟,王毓宁. 2024

[5]不同干燥方式对苦瓜营养与品质特性的影响. 邓媛元,汤琴,张瑞芬,张雁,刘磊,魏振承,马永轩,张名位. 2017

[6]杀菌条件对蓝点马鲛鱼脂质及风味品质的影响. 王善宇,简冲,薛勇,赵玲,孙慧慧,曹荣. 2025

[7]不同干燥方式对黑毛豆仁品质的影响. 刘霞,江宁,刘春泉,李大婧. 2011

[8]3种干燥方式对香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涂宝军,陈尚龙,马庆昱,叶莉,冯谈. 2014

[9]不同干燥方式对香菇品质的影响. 张乐,李鹏,王赵改,陈丽娟,王晓敏,杨慧. 2015

[10]双孢菇的非硫护色及热风干燥方式的研究. 刘丽娜,王安建,李玉爽. 2014

[11]不同干燥方式对蚕蛹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吴海虹,蔡盼盼,卞欢,诸永志,王道营,徐为民. 2017

[12]干燥方式对聚合草多糖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段梦颖,刘坤,尚红梅,杨君研,李然,吴洪新. 2018

[13]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山药脆片品质的影响. 高琦,陈佳男,张建超,刘春菊,刘春泉,薛友林. 2018

[14]干燥方式、储存温度和品种对玉米中伏马毒素B1的影响. 苑学霞,丁照华,董燕婕,梁京芸,范丽霞,王磊,赵善仓. 2019

[15]干燥方式对黄秋葵花茶品质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刘春菊,王海鸥,李大婧,唐明霞,刘春泉,张钟元,江宁,牛丽影,崔莉,袁春新. 2018

[16]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海鲜菇复水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赖谱富,翁敏劼,汤葆莎,李怡彬,吴俐,陈君琛. 2022

[17]不同干燥方式的苦瓜粉品质特性及香气成分比较. 蒋鹏飞,王赵改,史冠莹,张乐,王晓敏,程菁菁,赵丽丽,王旭增. 2020

[18]不同刈割时期与干燥方式对大麦饲草品质的影响. 赵斌,陈晓东,季昌好,朱斌,王瑞. 2020

[19]基于化学分析与电子舌研究干燥方式对点柄粘盖牛肝菌鲜味的影响. 魏云云,宫雪,辛广,张晓玉,于晓丹,杨镇,孙炳新,孟宪军. 2018

[20]3种干燥方式对猴头菇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李英迪,夏其乐,曹艳,杨开,毛荣良,黄良水.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