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浓度对绿茶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许勇泉

作者: 许勇泉;刘平;陈根生;陈建新;袁海波;尹军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多酚浓度;绿茶饮料;稳定性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2011 年 31 卷 06 期

页码: 57-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比较了不同茶多酚浓度下绿茶饮料灭菌、贮藏过程中的感官与理化品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茶多酚浓度绿茶饮料稳定性差异较大,灭菌、贮藏过程中,绿茶饮料外观颜色变深、变红,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显著下降,黄酮化合物、没食子酸含量显著上升,咖啡碱、氨基酸含量略有下降,感官风味品质明显下降,熟汤味明显;随着茶多酚浓度升高,绿茶饮料的感官理化品质变化趋势加剧,高温贮藏(37℃)变化程度明显高于低温贮藏(4℃)。当茶多酚质量浓度为400~600 mg/L时,绿茶饮料稳定性相对较好。

分类号: TS275.2

  • 相关文献

[1]不同产地无糖绿茶饮料滋味特征差异分析. 叶青青,刘盼盼,汪芳,汪洁琼,许勇泉,尹军峰,曾亮. 2019

[2]不同糖类对绿茶饮料风味稳定性的影响. 汪洁琼,杨悦,叶青青,汪芳,曾亮,戴前颖,许勇泉,尹军峰. 2019

[3]绿茶饮料汤色褐变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孙世利,潘顺顺,凌彩金,晏嫦妤,卓敏,赵超艺. 2008

[4]水质对绿茶饮料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刘平,尹军峰,许勇泉,汪芳,刘盼盼. 2014

[5]蔗糖对绿茶饮料理化成分及其风味稳定性的影响. 汪洁琼,杨悦,汪芳,曾亮,许勇泉,尹军峰. 2020

[6]绿茶饮料护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叶倩,梁月荣,陈瑞鸿. 2006

[7]电子舌在绿茶饮料区分辨识中的应用. 关为,田呈瑞,陈卫军,周劝娥,张航,唐敏敏,夏秋瑜. 2012

[8]绿茶饮料中糖精钠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赵子刚,古丽斯坦·阿不都拉,刘圣红. 2017

[9]玫瑰茄花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叶春勇,梁红,蒋行根,池广友. 2001

[10]大蒜提取液抑菌活性及其稳定性分析. 徐文静,杜茜,赵洪锟,董英山,周义发. 2008

[11]山芹菜饮料的研究. 王薇. 1997

[12]酶解法提取枣汁的研究. 杜剑. 2013

[13]DTOPSIS法在农作物品种稳定性综合评价上的应用初探. 曹荣祥,戎新祥,庞廷峰,童晓利,王庆南,赵何娟. 1999

[14]应用AMMI模型分析评判贵州省马铃薯区试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范士杰,王蒂,张俊莲,白江平,李其义. 2012

[15]杂交水稻新品种贵丰优785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段正凤,吴宗桃,李福星,甘雨. 2017

[16]丝素蛋白的胶凝和凝胶稳定性的研究. 胡国梁,朱良均,姚菊明,陈国定,闵思佳. 1999

[17]5个油用向日葵品种的稳定性分析. 苏志芳,包海柱,马庆,郝水源. 2014

[18]贵州省干椒新品种区域试验的基因与环境互作分析. 牟玉梅,赖卫,刘崇政,姜虹,杨红. 2016

[19]红麻品种浙红3号产量稳定性及其经济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俞琦英,阮关海,李祖士,许小江. 1998

[20]DQSY型模拟降雨装置研制通报. 党福江,戈素芬,郑娟.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