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AHP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用于稻米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肖轲

作者: 肖轲;苏东林;李志坚;尚雪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氨基酸;蛋白质营养学评价;改进层次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

期刊名称: 食品与机械

ISSN: 1003-5788

年卷期: 2019 年 35 卷 11 期

页码: 52-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对3个生产基地8个晚籼品种的24份稻米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测定。以FAO/WHO氨基酸标准模式为参考,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稻米蛋白质综合评价模型,并对评价模型用于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不同基地及不同品种间稻米蛋白质品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加权灰色关联度法与PER、NPR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9(P=0.003),0.974(P=0.001)。表明加权灰色关联度与蛋白质生物学指标高度相关,能够较为科学、有效地表征稻米蛋白质的营养品质。

分类号: TS210.1

  • 相关文献

[1]白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靳力争,马洪英. 2018

[2]芹菜单株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靳力争,高国训,鲁福成,张学东,华明艳. 2010

[3]芝麻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李刚华,童晓利,徐生,赵荷娟. 2002

[4]韭菜引种试验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靳力争,高国训,陆子梅,何福旺,刘宇新. 2011

[5]水稻品种(组合)综合评价研究. 丁成伟,刘超,王健康,孙克新,郭荣良,吴玉玲. 2000

[6]贵州42种野生牧草营养价值灰色关联度分析. 田兵,冉雪琴,薛红,谢健,陈彬,武玉祥,王嘉福,王啸. 2014

[7]辣椒耐高温高湿生理生化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徐小万,雷建军,李颖,王恒明,曹必好,陈国菊. 2009

[8]灰色关联度分析在小麦品种综合评价上的应用. 曲祥春,何中国,郝文媛,李玉发. 2004

[9]水稻品种生态适应性的综合评价. 丁成伟,刘超,王健康,孙克新,郭荣良. 1999

[10]应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帚用高粱的生产性能. 娜日苏,吕宁,杨秀芳,梁庆伟,陈玲玲,项锴锋. 2014

[11]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放牧绵羊增重和羊毛生长的营养限制因素. 三洪荣,卢德勋. 1993

[12]梨二叉蚜-天敌关系灰色关联度分析. 胡长效,丁梁斌,杨培,朱守卫. 2006

[13]灰色关联度分析在大麦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魏亚凤,江银荣,潘宝国. 2003

[14]大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魏亚凤,江银荣,潘宝国. 2002

[15]鲜食大豆农艺性状与鲜荚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缪亚梅,王学军,汪凯华,陈满峰,张秀梅. 2008

[16]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水稻新品系. 王秀萍,张国新,鲁雪林,常青. 2006

[17]杂类草营养价值评析. 陈玲玲,乌艳红,乌仁图雅,赵建平. 2012

[18]12个玉米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孙峰成,冯勇,于卓,赵瑞霞,张来厚,苏二虎,刘志雄,石海波. 2012

[19]应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26个青贮玉米的生产性能. 杨秀芳,陈玲玲,乌艳红,娜日苏,吕宁,梁庆伟. 2012

[20]综合评价低豆粕日粮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陈玲玲,乌艳红,李志明,赵瑞霞,栾守泉,徐建新,张宏亮.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