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类型的丝瓜果实香气物质解析与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俊星

作者: 李俊星;吴海滨;罗剑宁;陈俊秋;赵钢军;刘小茜;郑晓明;龚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丝瓜;果实;香气物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期刊名称: 现代食品科技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7 期

页码: 228-23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全面了解丝瓜果实香气挥发性成分,以及不同类型丝瓜的香气物质差异,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三种不同类型丝瓜(普通丝瓜类型SG、大肉丝瓜类型DR、双青丝瓜类型YL)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三类丝瓜的商品果实中共定性挥发性物质55种,其中烃类化合物最多,为15种。YL、DR和SG中分别检出43、52和47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分别是苯甲醛、壬醛和芳樟醇。经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表明,55种化合物能够清晰区分SG与DR、YL,而DR和YL之间挥发性物质差异相对较小,这与三类丝瓜的生物学分类相关。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类丝瓜中两两比较检出30种差异显著化合物(p<0.05),并且20种差异化合物在SG中的含量高于DR和YL。己醛、反-2-己烯醛可能是丝瓜果实青味的主要贡献化合物,而苯乙醛可能是大肉丝瓜类型DR甜香的主要贡献物。本研究将为后续丝瓜香味性状的研究以及品质育种提供参考。

分类号: TS255.1

  • 相关文献

[1]基于电子鼻与HS-SPME/GC-MS技术的香芋南瓜果实香气物质解析. 李俊星,钟玉娟,罗剑宁,王雯雯,黄文洁,史敬芳,黄河勋. 2018

[2]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香芋南瓜叶片的香气物质成分及特征. 李俊星,钟玉娟,罗剑宁,何晓莉,龚浩,吴海滨,晏石娟,黄河勋. 2019

[3]2个杏新品系及其亲本果实香气成分研究. 武晓红,景晨娟,陈雪峰,赵习平,季文章,李立颖,袁立勇,王端. 2020

[4]杏酒香气成分的研究. 傅力,周晓明,徐效圣,李建飞. 2011

[5]不同干燥方式对蓝莓全粉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 肖尚月,郜海燕,陈杭君,房祥军,徐孝方,黎云龙. 2017

[6]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菠萝、杧果和米蕉混酿果酒的香气物质的分析. 王宇光,雷禄旺,胡光烈,李枚秋,邱志斌. 2005

[7]人心果果肉香气物质组分的分析. 苏明申,叶正文,张明昊,王俏,陈兵. 2024

[8]黄皮白肉火龙果燕窝果果肉香气物质分析. 苏明申,叶正文,张明昊,王俏,陈兵. 2024

[9]疏果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刘品何,刘胜,秦伟帅,张家荣,赵新节. 2014

[10]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桑椹果醋挥发性成分. 梁贵秋,李全,吴婧婧,陆飞,肖更生. 2012

[11]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小米黄酒风味成分. 刘敬科,张爱霞,李少辉,赵巍,张玉宗,邢国胜. 2017

[12]14种侧耳属食用菌干品挥发性香味成分分析. 殷朝敏,范秀芝,樊喆,史德芳,高虹. 2018

[13]加州鲈挥发性物质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分析. 杨雪玲,王彩霞,白婵,熊光权,王炬光,耿胜荣,廖涛. 2020

[14]4份贵州特色香稻挥发性成分分析. 张志斌,田瑞平,吴娴,王倩,唐会会,王忠妮,龚记熠,彭强,朱速松. 2022

[15]杏仁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离鉴定. 李素玲,王强,田金强,张子德. 2011

[16]生晒参和红参地下部位挥发性成分差异研究. 崔丽丽,赵卉,宋娟,闫梅霞,罗婧,冯志伟,陈曦,董昕瑜,王丽英,苏丽敏,宋超,赵宇. 2022

[17]“巴山红”香椿不同发育时期挥发性物质分析. 李可,袁怀瑜,徐瑞,李华佳. 2016

[18]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香荚兰浸膏风味组分的条件优化. 徐飞,李俄艳,初众,张彦军,朱科学,曲鹏. 2019

[19]龙井茶特征香气成分分析及种类判别. 胡西洲,彭西甜,周有祥,龚艳,夏虹,彭立军,胡定金. 2017

[20]不同商品酵母对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刘峻溪,张将,史涛涛,于越,李文娟,孙玉霞.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