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酶促合成机制和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施莉婷

作者: 施莉婷;江和源;张建勇;王伟伟;崔宏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聚酯型儿茶素;茶黄素;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生物学活性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223-228

摘要: 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theasinensins,TSs)是一类与茶黄素(theaflavins,TFs)相似的由儿茶素组成的二聚体化合物。连苯三酚型儿茶素酶促氧化会形成聚酯型儿茶素,其形成过程也受到底物、p H值、温度和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对聚酯型儿茶素研究的深入,其功能活性也成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聚酯型儿茶素的双黄烷醇化学结构,决定了其特殊的抗氧化、抗癌防癌、抗病毒、降脂等生物学活性。同样由儿茶素形成的一类物质-茶黄素,其形成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功能活性,与聚酯型儿茶素间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对近年聚酯型儿茶素酶促合成机制、形成影响因素以及生物学活性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与茶黄素进行对比分析。

分类号: TS272

  • 相关文献

[1]HPLC法同时测定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和茶黄素. 薛金金,江和源,龙丹,王伟伟,张建勇. 2014

[2]不同茶类加工副产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王伟伟,施莉婷,俞露婷,江和源,张建勇. 2018

[3]不同pH条件下TSs的形成机理及其与TFs的竞争性形成研究. 徐斌,江和源,张建勇,杨刘艳,刘千录. 2015

[4]HPLC 法同时测定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和茶黄素. 薛金金,江和源,龙丹,王伟伟,张建勇. 2014

[5]茶鲜叶悬浮发酵中TSs和TFs的形成机理研究. 徐斌,江和源,薛金金,刘千录,张建勇,王岩. 2014

[6]红茶萎凋对歧化和苯骈化反应的作用及机制. 苏威,王伟伟,江和源,施莉婷,陈琳,付静,崔宏春. 2019

[7]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研究进展. 徐斌,薛金金,江和源,张建勇,王岩. 2014

[8]马铃薯空心、褐斑的研究进展. 梁淑敏,蒋伟,李燕山,尹自友,李先平,卢丽丽,姚春光,杨琼芬,白建明,任志丽,罗明旺,隋启君. 2019

[9]发酵蔬菜色泽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杨姗,王卫,赵楠,黄富德,曾雪晴,赖海梅,梅源,朱永清. 2022

[10]羊肚菌菌核形成影响因素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赵瑞华,赵妍,贺晓龙. 2024

[11]响应面法优化聚酯型儿茶素浸提条件. 薛金金,江和源,张建勇,徐斌,杨刘艳,刘千录,王岩. 2015

[12]外源多酚氧化酶催化合成儿茶素二聚体氧化产物的研究进展. 付静,江和源,张建勇,施莉婷,王伟伟. 2019

[13]水稻垩白形成的生理和遗传机制. 刘霞,付艳苹,朱晔荣,李艳萍,王勇. 2007

[14]马铃薯连作障碍形成机制与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何天久,吴巧玉,曾宪浩,唐健波,雷尊国. 2016

[15]奶糖中内源性甲醛关键形成物质的初步研究. 李薇霞,朱军莉,励建荣,陈笑梅. 2011

[16]节水农作制度形成机制的研究. 申昌跃,罗其友. 2009

[17]沙尘暴农业防治途径研究. 隋玉柱,袁汉民. 2004

[18]食品异味问题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孙钰清,吴继红,庞雪莉. 2019

[19]新时代农业重大科技成果的形成机制与路径探讨. 王萌. 2020

[20]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机制研究. 吴罗发.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