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心小孢子胚再生体系优化及植株倍性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庞强强

作者: 庞强强;周曼;蔡兴来;张文;孙晓东;陈贻诵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小孢子培养;再生体系;倍性鉴定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14 期

页码: 4745-47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进一步优化菜心游离小孢子胚再生技术体系,本研究以3份不同基因型的菜心小孢子胚状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培养基类型、培养基中不同琼脂浓度和不同胚龄对胚再生的影响,并对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使用B5培养基时各基因型的成苗率均高于MS培养基,褐化率低于MS培养基,B5培养基是菜心小孢子胚状体再生的适宜培养基;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琼脂可提高再生植株的成苗率,随着琼脂浓度的增加,出苗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琼脂浓度为1.0%时,各基因型的出苗率达到最高;胚状体再生的最佳胚龄是25~29 d,胚龄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不利于胚状体出苗,其中40 d以上胚龄的胚状体几乎不出苗;倍性鉴定发现菜心小孢子再生植株中同时存在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3个基因型的二倍体自然加倍率在62.22%~71.11%之间;75 mg/L秋水仙素处理可提高菜心再生株系的二倍体率。本研究为菜心游离小孢子胚再生体系优化及再生植株倍性鉴定提供了技术基础。

分类号: S634.5

  • 相关文献

[1]甘蓝类植物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张振超,耿鑫鑫,戴忠良,潘跃平,王兵,许玲,颜志明,周伟军. 2013

[2]微型结球白菜小孢子的培养及植株再生. 卢松,陶莲,吴康云,邓英,王天文,赵大芹. 2015

[3]菜苔小孢子培养及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 顾宏辉,朱金庆,张国庆,周伟军. 2003

[4]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影响因素研究及再生苗早期倍性鉴定. 米哲,李云昌,梅德圣,李英德,徐育松,陈玉峰,胡琼. 2011

[5]十字花科芸薹属作物小孢子胚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 谢景,李智军,卢文佳,曾晶. 2015

[6]油菜小孢子再生体系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邹小云,宋来强,邹晓芬,张建模,潘皓. 2007

[7]青花菜小孢子再生植株加倍及倍性鉴定. 张振超,戴忠良,秦文斌,姚悦梅,潘永飞,肖燕,潘跃平. 2014

[8]胡萝卜花药培养的研究进展. 宋金龙,裴红霞. 2010

[9]用流式细胞仪鉴定中华猕猴桃的多倍体. 朱道圩,杨宵,郅玉宝,易明林,理莎莎,符真珠. 2007

[10]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 付文婷,何建文,杨红,邢丹,张爱民,苏丹,韩世玉. 2015

[11]半支莲多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及鉴定. 王真,陈道明,李春燕,刘瑞雪,汤明月,胡惠蓉. 2010

[12]辣椒根尖预处理及植株倍性鉴定. 付文婷,张爱民,廖芳芳,韩世玉,何建文,杨红. 2015

[13]利用二甲戊乐灵创制薄皮甜瓜同源四倍体. 王康,何林池,魏小云,邢建美. 2015

[14]南瓜胚囊再生植株倍性鉴定方法的比较. 刘泽发,杨红波,成娟,孙小武. 2016

[15]平邑甜茶与扎矮山定子杂交后代的倍性鉴定及核型分析. 周攀,张景娥,王颖,周晏起,王毅,周洪富,董文轩. 2009

[16]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初步研究. 崔群香,朱凌丽,刘卫东,朱士农. 2009

[17]粳稻花培植株倍性鉴定方法研究. 胡婷婷,王健康,丁成伟,郭荣良,吴玉玲,徐家安,王友霜,赵轶鹏. 2014

[18]青花菜小孢子胚植株再生及倍性研究. 王春丽,王涛涛,张余洋,李汉霞. 2010

[19]‘希姆劳特’与不同倍性玫瑰香型葡萄杂交胚挽救技术研究与倍性鉴定. 田淑芬,温晓敏,张娜,月丫,路凤珍. 2018

[20]大麦小孢子来源单倍体试管苗扩繁中的倍性检测. 何婷,郭桂梅,陆瑞菊,高润红,陈志伟.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