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黄侧耳子实体颜色遗传规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盛春鸽

作者: 盛春鸽;黄晨阳;陈强;图力古尔;张金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平菇;品质育种;数量性状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2 年 45 卷 15 期

页码: 3124-31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白黄侧耳子实体颜色的遗传规律,为平菇的色泽定向育种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以白黄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白色菌株CCMSSC00358(P-w)和深灰色菌株CCMSSC00406(P-d)为材料,构建自交系2个(P-w×P-w、P-d×P-d),两亲本杂交一代(F1,P-w×P-d),杂交一代中浅灰色和深灰色子实体与二亲本的回交系4个(F1浅×P-w、F1浅×P-d,F1深×P-w、F1深×P-d),共7个家系群体。出菇期观测统计各家系群体不同颜色的个体数。【结果】菌株P-w的自交系出菇29个,子实体全部为白色。菌株P-d的自交系出菇17个,子实体浅灰色5个、深灰色12个,经卡方检验,浅灰色﹕深灰色=1﹕3。杂交一代(F1,P-w×P-d)出菇82个,子实体颜色呈现由浅向深的连续分布,无白色子实体出现。按照深浅分为浅灰色和深灰色两大类,分别为47个和35个,经卡方检验,比例为1﹕1。在回交系中,F1代与白色亲本杂交,经卡方检验,出现深灰色﹕浅灰色﹕白色=1﹕4﹕3的分离;与深灰色亲本杂交,无白色子实体出现,经卡方检验深灰色﹕浅灰色=5﹕3。【结论】白黄侧耳子实体的颜色性状为数量性状,深灰色对白色呈不完全显性,由不同位点上的两对主基因控制。

分类号: S646.14

  • 相关文献

[1]QTL研究及其在食用菌中的应用. 陈强,黄晨阳,张金霞,徐凯,何永建. 2005

[2]小麦分离后代高分子量麦谷蛋白Dx5基因的PCR检测. 宋吉轩,张晓科,刘斌,刘作易,朱国胜. 2005

[3]油菜籽中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 王宁惠. 2006

[4]41份有芒小麦HMW-GS组成分析. 李善富,李建民,魏乐,陈文杰,刘宝龙,张怀刚,马晓岗. 2013

[5]SDS-PAGE技术分析小麦高分子量谷蛋亚基组成的研究. 高居荣,王承海,李圣福,封德顺. 2010

[6]四川大麦种质资源营养品质分析. 杨武云,胡晓蓉,江登阳. 1996

[7]杂交水稻优质育种研究进展. 张涛,汪旭东,郑家奎,蒋开锋. 2004

[8]龙胆草有效成分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赵露,孟琦,江健梅,杨雪梅,邸鹏,魏云洁. 2017

[9]基于热图和聚类分析的马铃薯矿质元素含量评价. 王颖,田应金,蒋伟,包丽仙,尹自友,李先平. 2019

[10]国审抗病 优质棉花新品种金农308的选育. 田海燕,郭宝生,胥林华,李丹,刘素恩,赵存鹏,王凯辉,周永萍,王盼宁,耿军,义,张全,王兆晓. 2021

[11]胚乳遗传规律在水稻品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时羽,李彦利,严永锋,全东兴. 2020

[12]利用渐进法实现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协同改良. 钱玉源,刘祎,崔淑芳,王广恩,张曦,金卫平,李俊兰. 2019

[13]江苏省小麦品种(系)硬度基因分布特点解析. 胡文静,吴宏亚,董亚超,吴迪,高德荣. 2020

[14]单、双低油菜育种的研究进展. 陈曼玲,张冬青,赵坚义,蒋立希. 1993

[15]应用生物技术选育黑优粘系列新品种的研究. 赖来展,李宝健. 1989

[16]商业化育种新形势下玉米品质育种动态与走向. 樊智翔,智建奇,安伟,马海林,米小红,王计虎,姜庆国. 2007

[17]中国小麦品质育种进展与问题. 林作楫,雷振生,杨攀,王美芳. 2007

[18]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豫油2号的选育. 宋文光,张书芬,文雁成,任乐见. 1991

[19]水稻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育种利用的研究进展. 朱昌兰,沈文飚,翟虎渠,万建民. 2004

[20]河南省小麦品质育种概况及若干问题探讨. 雷振生,林作楫,吴政卿,杨会民,刘媛媛,章家长.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