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测定亚麻籽中的植酸含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清华
作者: 张清华;郭沛荣;许光映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酶法;植酸;亚麻籽
期刊名称: 农产品加工(学刊)
ISSN: 1671-9646
年卷期: 2012 年 10 期
页码: 59-61+67
摘要: 以消化法测定的亚麻籽总磷、无机磷含量为基准,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植酸酶反应条件和测无机磷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植酸酶的最佳使用条件是:反应液pH值为4.0,反应时间为9 h,加酶量为1:1;测无机磷的条件是:反应液pH值为5.0,反应时间为6 h,温度为60℃。
分类号: S565.9
- 相关文献
[1]发芽大豆凝固型酸豆乳的研制. 刘俊梅,李琢伟,李莹,胡耀辉. 2010
[2]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对稻米营养品质及植酸积累的影响. 赵宁春,张小明,叶胜海,程方民. 2009
[3]菜籽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金晶,徐志宏,魏振承,池建伟,刘军. 2009
[4]植酸酶对家禽日粮中植酸与营养物质代谢关系的影响. 陆文总,高玉鹏,杨亚丽,王文杰,穆淑琴. 2007
[5]利用贝叶斯法进行水稻籽粒植酸含量性状的QTL定位及互作分析. 李茂柏,王慧,张建明,李丁鲁,杨润清,周宇琼,朴钟泽. 2009
[6]以豆渣为原料的素肉产品挤压前后营养因子含量变化. 吕斌,于寒松,王玉华,朴春红,刘俊梅,代伟长,胡耀辉. 2016
[7]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中植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温舒元,范杰英,魏春雁,蔡玉红,马虹. 2019
[8]植酸和几种抗氧化物质对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比较. 贾炎,涂书新,唐世荣. 2011
[9]大豆低植酸突变体籽粒的抗氧化性分析. 袁凤杰,竹龙鸣,郁晓敏,傅旭军,杨清华,金杭霞,吕晓男. 2020
[10]玉米高无机磷突变体的选育和特性研究. 徐秀红,吕桂华,郭国锦,陈坚剑. 2018
[11]间接原子吸收法定量测定菜籽粕中植酸的研究. 李荣林,蒋玉琴,邵明诚. 2000
[12]间接原子吸收法定量测定菜籽粕中的植酸. 蒋玉琴,李荣林,邵明诚,田笠卿. 2000
[13]水稻生育中后期使用外源植酸对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张卫星,孙成效,闵捷,段彬伍,朱智伟. 2013
[14]应用免疫学技术测定植酸酶活性的设想与展望. 胡骁飞,魏凤仙,杨继飞,邓瑞广,张改平. 2015
[15]作物低植酸育种研究进展. 赵建军,许泽永,方小平. 2003
[16]植酸酶超量添加理论和应用效果. 乔伟. 2016
[17]水稻籽粒植酸含量的环境变异及其与矿质元素间关系. 黄福灯,刘鑫,李春寿,程方民. 2009
[18]利用农副产品生产菲丁植酸肌醇技术. 梁嘉陵. 1997
[19]影响植酸酶在畜禽消化道内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刘志伟,张铁鹰,黄玉亭,王书然. 2008
[20]玉米中植酸代谢研究的策略. 张少军,陈茹梅.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等离子体处理对亚麻籽中生氰糖苷含量的影响
作者:许光映;王振;刘超;李群;高忠东
关键词: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亚麻;生氰糖苷
-
猕猴桃溃疡病菌不致病菌株G230的鉴定及形成原因分析
作者:谢婷;吴石平;张清华;王紫颖;莫祥恺;杨再福;赵志博;黄丽丽
关键词:猕猴桃溃疡病;致病性;转座子;Ⅲ型分泌系统;hrpS基因
-
亚麻籽油挥发性成分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王振;高忠东;许光映;李群
关键词:亚麻籽油;风味;挥发性;成分
-
荧光法测定水溶性饮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含量
作者:殷龙龙;李群;尹蓉;张倩茹;王振;高忠东;许光映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单过氧邻苯二甲酸镁;荧光法;响应曲面法
-
火麻仁蛋白的研究及开发现状
作者:王振;许光映;殷龙龙;高忠东;李群;毛恺;车星星;胡晓军
关键词:火麻仁蛋白;营养功效;提取技术;加工特性;产品开发
-
包装材料、储存环境及储油罐充氮对亚麻籽油保质期的影响
作者:王振;胡晓军;殷龙龙;许光映;高忠东;李群;车星星
关键词:亚麻籽油;包装材料;储存环境;充氮;过氧化值;保质期
-
杉木内生细菌SM-1的鉴定及其对杉木赤枯病的防治效果
作者:刘雨菁;曾华龙;梁炜康;卢梦;朱伟垚;张蕾;宋漳;张清华
关键词:萎缩芽孢杆菌;杉木赤枯病;内生细菌;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