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等级红茶的抗氧化活性及关键成分比较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乐婷

作者: 乐婷;王伟伟;王蔚;张建勇;薛金金;杨刘艳;江和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茶;等级;品类;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相关性

期刊名称: 现代食品科技

ISSN: 1673-9078

年卷期: 2022 年 38 卷 008 期

页码: 97-10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分析三个不同等级红茶的抗氧化活性强弱及关键差异成分,该研究检测分析了红茶样品抗氧化活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红茶抗氧化活性随红茶等级的升高呈现出递增趋势,其中特级红茶和二级红茶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此外,这五款不同品类红茶间抗氧化活性强弱水平也参差不齐,存在较大差异.检测成分发现,红茶样品内的咖啡碱、多酚、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没食子酸、茶黄素含量随红茶等级升高逐渐增加;而多酚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变化则与品类间红茶活性变化一致;相关性分析发现红茶的抗氧化活性与多酚、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没食子酸、茶黄素等成分含量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其中多酚含量与4种抗氧化活性指标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T-AOC值和DPPH值相关系数均达到0.9以上.综上可知,红茶的等级会对其抗氧化活性造成影响,多酚及其衍生物是决定红茶等级和抗氧化活性的重要指标.

分类号: TS272.52

  • 相关文献

[1]不同等级白茶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吕海鹏,张悦,林智. 2016

[2]不同等级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吕海鹏,林智,张悦,梁月荣. 2013

[3]不同原料等级茯砖茶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黄浩,银霞,黄怀生,粟本文,郑红发. 2016

[4]基于"辨状论质"结合熵权法的厚朴药材质量等级研究. 梁敬妮,李阳,由金文,杨瑞琦,李佳慧,崔阳,王亚顺,邹慧琴,闫永红. 2023

[5]黄化英红九号红茶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乔小燕,李波,何梓卿,陈海强,操君喜,黄华林. 2018

[6]不同光质对红茶萎凋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化品质的影响. 罗红玉,唐敏,翟秀明,杨娟,刘翔,谷雨,袁林颖,钟应富,黄尚俊. 2019

[7]光质对红茶萎凋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及相关成分的影响. 罗红玉,王奕,杨娟,袁林颖,翟秀明,唐敏,王杰,黄尚俊,钟应富. 2020

[8]工夫红茶色泽与品质相关性研究. 杨娟,袁林颖,钟应富,张莹,罗红玉,李中林. 2014

[9]不同花色种类白茶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吕海鹏,张悦,陈兴华,蔡良绥,林智. 2016

[10]绿茶贮藏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黄浩,银霞,黄怀生,粟本文,郑红发. 2016

[11]不同虫茶及其植物原料的抗氧化作用效果比较. 袁冬寅,张芬,陈家献,欧淑琼,彭靖茹,张栩浩,黄寿辉,温立香,林玲. 2024

[12]不同北高丛蓝莓品种的抗氧化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姜爱丽,孟宪军,胡文忠,谢虹,田密霞. 2011

[13]不同品种龙眼果肉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林耀盛,张名位,张瑞芬,郭栋梁,潘学文,魏振承,张雁,刘磊,唐小俊. 2016

[14]广东桑桑枝总黄酮含量测定及与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廖森泰,何雪梅,邹宇晓,刘吉平,唐翠明,吴娱明. 2007

[15]楼葱不同极性提取液对水果采后病原菌的抑菌活性. 杨文博,张强,刘慧,吕真真,刘杰超,张光弟,焦中高. 2021

[16]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对杨树桑黄功能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张琪,殷朝敏,高虹,范秀芝,史德芳,陈盛,刘吉发,徐建华,李真顺. 2025

[17]宁海白和大房枇杷F1代叶、花和果抗氧化活性分析与评价. 朱启轩,李晓颖,葛航,武军凯,王志轩,陈俊伟,徐红霞. 2024

[18]贵州春兰花朵与花苞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 晋宇轩,杜致辉,杨澜,许红娟,陈之林. 2021

[19]湖北贝母与浙贝母的成分及理化性质对比分析. 卢琪,薛淑静,杨德,李露. 2023

[20]拉伸对菠萝叶纤维脱胶效果的影响. 杨美萍,张劲,郑勇.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