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试验优化夏暑乌龙茶“三青”工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叶飞

作者: 叶飞;龚自明;郑鹏程;高士伟;王雪萍;滕靖;王胜鹏

作者机构: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果茶分中心

关键词: 夏暑乌龙茶;晒青;摇青;品质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14 年 35 卷 12 期

页码: 24-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做青工艺对夏暑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分析晒青质量减少率、摇青时间和摇青次数对夏暑乌龙茶内含成分和感官品质得分的影响,通过L9(33)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做青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夏暑乌龙茶最佳做青工艺参数为晒青质量减少率15%、摇青3次、摇青时间14 min,此时感官得分为90.150,茶多酚含量为19.907%,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095%,Green值为0.260。对感官得分影响最大的是晒青质量减少率、其次是摇青时间,最后是摇青次数,该研究结果可为夏暑乌龙茶做青工艺提供参考。

分类号: TS272

  • 相关文献

[1]乌龙茶做青过程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黄福平,陈伟,陈荣冰,柯玉琴,梁月荣. 2002

[2]引进晒青、摇青工艺降低夏秋红茶苦涩味的研究. 杨拥军,钟兴刚,粟本文,李彦,谭正初. 2014

[3]不同晒青与摇青程度对花香绿茶成茶品质的影响. 王春梅,金鑫,何翠. 2023

[4]摇青花香条形红茶静置试验. 申东,何萍,彭忠,郑文佳. 2016

[5]花香型绿茶加工工艺的研究. 郭丽,谭俊峰,王力,吕海鹏,林智,邵青,唐妙火. 2009

[6]不同加工工艺对紫娟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仝佳音,夏丽飞,杨方慧,张艳梅,马玉青,潘联云,方成刚. 2019

[7]不同冷冻和摇青工艺的红茶品质比较分析. 夏益民,王近近,袁海波. 2023

[8]“三青”工艺改善夏秋绿茶品质的研究. 叶飞,郑鹏程,高士伟,王雪萍,李传忠,龚自明. 2010

[9]大洋生态茶园花香型红茶工艺探究. 赵文霞,农红艳,邹俊红,邹鹏儒,雷启云,黎健龙. 2021

[10]岭头单丛茶晒青香气变化研究. 苗爱清,伍锡岳,庞式,刘福益. 2001

[11]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贵芳,陈荣冰. 2008

[12]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黄福平,陈荣冰,梁月荣,陈伟,陆建良,陈常颂,游小妹. 2003

[13]两系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周强,李生荣,陶军,任勇,杜小英,欧俊梅,雷加容. 2010

[14]贵州茶叶灰分含量分析. 刘晓霞. 2011

[15]高粱DNA导入小麦后代的和面仪曲线变化. 王晓娟,李兴林,倪建福,王亚馥. 2000

[16]南非优质蛋白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马春红,李运朝,及增发,吴哲,崔四平,贾银锁. 2010

[17]首乌散对养殖草鱼品质影响的研究. 欧志明,武平,王广军. 2009

[18]不同水稻茬口及密度、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对“淮麦28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安邦,顾正中,周羊梅. 2011

[19]晚糯稻突变体新品种浙糯36的选育研究. 鲍根良,左晓旭,丰作成,陆文武,张小明,叶胜海,富田桂,小林麻子. 2004

[20]不同纸袋对‘黄金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蔡忠民,李连国,李俊才.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