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9年国家冬油菜区域试验参试材料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丹

作者: 李丹;刘凤兰;伍晓明;陈碧云;闫贵欣;曾长立;付桂萍;吕培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区域试验;育种策略;产量;品质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11 年 33 卷 01 期

页码: 33-38+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01至2009年参加区域试验(以下简称区试)的595份品系申报材料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系数量增长6倍,申报单位数量增长7.5倍。参试品系由常规种为主转变为以杂交种为主,杂交种比例均值达77.90%。育种中使用的授粉控制系统由细胞质不育系为主转变为细胞质和细胞核不育系兼用,2003年后利用核不育系选育的品种数量与细胞质不育系基本持平。育种中使用的骨干亲本由国外品种转变为我国已育成的常规或优质油菜品种中油821、中双4号、中双9号等,采用的细胞质不育系亲本以波里马细胞质不育系和陕2A细胞质不育系为主,核不育系亲本主要为隐性核不育系。区试材料年度平均产量由2 158.28kg/hm2增长至2 457.01kg/hm2。含油量从39.94%增加至42.14%,增幅达5.51%。芥酸达标(芥酸含量<1%)材料的年均比例达91.47%。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油菜育种能力,产量、品质和重要亲本改良和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分类号: S565.403

  • 相关文献

[1]2001~2012年贵州省油菜区试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变化趋势分析. 李其义,黄贵民,魏忠芬,王军. 2013

[2]2001—2010年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产量和品质分析. 王伟荣,陈旭,杨立勇,李延莉,蒋美艳,李秀玲,孙超才,施月欢. 2012

[3]超级小麦育种有关问题的探讨. 黄承彦,管延安,楚秀生,隋新霞,李根英. 2004

[4]2001-2010年国家审定冬油菜品种的产量与主要性状分析. 张芳,赵永国,谷铁城,张冬晓,刘凤兰,郭瑞星,付桂萍,张学昆. 2012

[5]长江流域冬油菜品种产量构成及育种策略分析. 黄郢,赵培森,谢伶俐,徐劲松,程勇,张学昆,许本波. 2024

[6]2008年秋季早熟菜心品种区域试验. 李桂花,陈汉才,宋钊,张艳. 2010

[7]国家区试鲜食夏大豆品种重要农艺性状的演变. 赵朝森,赵现伟,王瑞珍. 2022

[8]2009年广西杂交水稻区试回顾与思考. . 2010

[9]北方春播甘蓝型油菜生育期 产量及品质的初步研究. 高桂珍,李浩,陈碧云,邢东海,李占军,付雅丽,伍晓明. 2018

[10]新型微量肥料硅钙钾镁肥用量对甘蓝型油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戴祥来,陈俊锟,赵继献,胡权,程国平,周炜华. 2023

[11]种植密度对不同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 郑本川,张锦芳,李浩杰,柴靓,崔成,蒋俊,蒋梁材. 2018

[12]盐地种植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龙卫华,胡茂龙,陈松,高建芹,浦惠明. 2015

[13]甘蓝型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用量的响应. 高建芹,浦惠明,龙卫华,胡茂龙,张洁夫,陈松,戚存扣. 2019

[14]有机肥施用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戴祥来,赵继献,胡权. 2022

[15]西藏主要甘蓝型油菜品种在山南河谷农区的表现分析. 杨涛,拥嘎,朱霞,姜英,信惠君,次仁白珍,米玛次仁. 2022

[16]甘蓝型油菜分枝高度指数与植株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赵继献,胡权,戴祥来,侯艳. 2023

[17]不同海拔高度间甘蓝型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差异. 张晓春,石有明,尹学伟,周燕,黄华磊,高志宏,钟巍然. 2012

[18]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发展概况及产量分析. 朱家成,张书芬,王建平,文雁成,曹金华,赵磊. 2010

[19]江苏省杂交油菜产量优势分析及育种策略. 顾炳朝,岳绪国,杨军,唐泽庆,张超. 2013

[20]遗传改良对中国华北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产量的贡献. 谢振江,李明顺,徐家舜,张世煌.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