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条石鲷的早期生长发育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柳学周 1 ; 徐永江 1 ; 王妍妍 1 ; 吕永谦 2 ; 曲建忠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2.青岛忠海水产有限公司

关键词: 条石鲷;胚胎发育;胚后生长;发育

期刊名称: 动物学报

ISSN: 0001-7302

年卷期: 2008 年 02 期

页码: 332-3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早期生活史阶段生长发育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描述了胚胎和胚后各发育阶段的生长发育特征。条石鲷成熟卵子为浮性、端黄卵,卵径0.86mm±0.012mm(n=30),单油球,油球径0.18mm-0.22mm。在水温23.5℃±0.5℃、盐度30.5、pH8.0-8.3条件下,受精卵经27.5h孵化出膜。初孵仔鱼消化道细而直,随着仔鱼发育,消化道变得粗大、弯曲,肠道内褶回增多,消化能力增强。3日龄(仔鱼孵化出膜后第一天称为0日龄,以此类推)仔鱼卵黄囊消耗殆尽,开口,肛门与外界相通,油球在6日龄消耗完毕,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仔稚鱼培育在室内水泥池进行。在水温21℃-24℃、盐度27-33、pH8.0-8.3条件下,仔鱼开口饵料为S型褶皱臂尾轮虫,4日龄仔鱼开始摄食轮虫或轮虫卵,13日龄开始摄食卤虫无节幼体,25日龄开始进行配合饲料转化,30日龄后苗种摄食配合饲料良好。4日龄仔鱼鳔原基形成,7日龄时鳔开始充气变为亮泡状,生活史终生有鳔。色素细胞首先出现在12h50min的胚体上,至18h已在胚体全身分布,随着胚体发育,色素细胞增多。脊椎骨末端弯曲在15日龄开始,至24日龄弯曲过程完成,除腹鳍外其它鳍的鳍条数与成鱼一致,牙齿(硬齿和绒毛齿)生成,可咬食饵料。体表七条横向黑色素带是条石鲷的一个显著体态特征。21日龄鱼体表形成第一条横向黑色素带,23日龄时体表形成第二条色素带,25日龄时形成第三条色素带,29日龄时仔鱼体表第五条色素带形成,至40日龄时第七条色素带形成,此时稚鱼体态除背鳍、尾鳍、腹鳍上色素外与成体相似。60日龄幼鱼鳞片形成,在体态上与成体无明显区别。

  • 相关文献

[1]温度、盐度对条石鲷胚胎发育影响及初孵仔鱼饥饿耐受力. 徐永江,柳学周,王妍妍,曲建忠. 2009

[2]南海区养殖条石鲷的胚胎发育. 蔡文超,区又君,李加儿. 2009

[3]盐度对条石鲷胚胎发育的影响. 蔡文超,区又君,李加儿. 2010

[4]条石鲷早期鳞被的形成和初生鳞的发育. 区又君,李加儿,艾丽,王雯,李刘冬. 2016

[5]条石鲷的耗氧率与窒息点研究. 孙中之,徐永江,韩兵,李娟,柳学周,曲建忠,兰功刚. 2009

[6]饥饿对条石鲷仔稚鱼生长发育的影响. 孙中之,柳学周,徐永江,李娟,曲建忠,兰功刚,梁翻. 2009

[7]条石鲷mPRα基因的cDNA克隆和表达模式分析. 史宝,柳学周,陈圣毅,徐永江,臧坤,李晓妮. 2015

[8]条石鲷仔稚鱼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变化. 尹彦强,傅荣兵,黄旭雄,温文,施兆鸿,罗海忠,严佳琦. 2011

[9]条石鲷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胡玲玲,李加儿,区又君,蔡文超. 2010

[10]条石鲷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 孙中之,柳学周,徐永江,李娟,曲建忠. 2009

[11]消化酶在条石鲷成鱼体内的分布及pH对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区又君,罗奇,艾丽,李加儿. 2010

[12]条石鲷养殖群体线粒体控制区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孙鹏,李杰,尹飞,彭士明,柳敏海,施兆鸿. 2011

[13]盐度对条石鲷幼鱼肝脏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孙鹏,尹飞,彭士明,施兆鸿. 2010

[14]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线粒体控制区序列遗传变异研究. 肖志忠,肖永双,任桂静,高天翔,涂登志,韩志强,马道远,徐世宏,刘清华. 2013

[15]条石鲷早期仔鱼的形态发育观察. 区又君,李加儿,谢菁,何永亮. 2016

[16]条石鲷早期发育阶段鳍的分化. 艾丽,区又君,李加儿,蔡文超,罗奇. 2010

[17]南海区驯养条石鲷亲鱼的初次性成熟和产卵. 区又君,李加儿,林锋. 2014

[18]养殖条石鲷消化道形态构造及组织学观察. 胡玲玲,李加儿,区又君,于娜,王刚. 2010

[19]条石鲷早期发育阶段体表色素的变化和色素带的形成. 区又君,李加儿,艾丽. 2014

[20]条石鲷促性腺激素α亚基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陈圣毅,史宝,柳学周,徐永江,李晓晓,王珊珊,王妍妍.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