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海南省奶源和养殖环境主要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基因分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郝若晨 1 ; 唐敏嘉 2 ; 刘光亮 1 ; 张艳 1 ; Muhammad Shoaib 2 ; 尚若锋 2 ; 曹宗喜 1 ; 蒲万霞 2 ;

作者机构: 1.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海南省热带动物繁育与疫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2.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兽用药物创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兽药工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分子分型;质粒型;生物被膜

期刊名称: 畜牧兽医学报

ISSN: 0366-6964

年卷期: 2023 年 012 期

页码: 5184-519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从2021年海南省两个奶牛场采集的52份样本中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毒力基因、质粒型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及肠杆菌科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分子分型(ERIC-PCR)研究,以期明确牛奶及奶牛场环境中肠杆菌科细菌分布流行状况及其生物学特性。首先,采用16S rDNA PCR和ERIC-PCR对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和去重,结果显示52份样本中分离到肠杆菌科细菌4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32株,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13株,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3株,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1株;其次,采用PCR方法进行了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ompA的检出率最高;之后,采用CARATTOLI创建的基于PCR的质粒复制子分型,结果显示K质粒的检出率最高;采用刚果红琼脂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定性检测,发现49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有37株指示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最后,通过ERIC-PCR分型进行了肠杆菌科细菌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49株肠杆菌科菌株可划分为17型(Ⅰ~ⅩⅦ),Ⅵ型为优势型(均为Escherichia coli),共20株。整体研究表明肠杆菌科细菌在奶源环境中广泛存在、生物特性多样,推测具有一定的致病力和耐药性,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风险较高,提示养殖、运输中的卫生和规范操作至关重要。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