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春玉米不同品种及种植方式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建 1 ; 周根友 1 ; 徐少安 1 ;

作者机构: 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春玉米;品种;种植方式;生长特点;产量

期刊名称: 南京农专学报

ISSN: 1008-1895

年卷期: 2002 年 18 卷 01 期

页码: 13-19

摘要: 在多熟制生产条件下 ,本试验以“掖单 1 3”、“苏玉 9号”、“农大 31 38” 3个玉米品种为试材 ,分别设置了春玉米覆膜移栽、露地移栽和地膜直播 3种种植方式 ,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的生育进程 ,根系生长、株高增长及叶片生长等方面的生长特点 ,植株性状的差异与穗部性状以及产量表现。以期为开发春玉米高产高效技术途径及其提高多熟制生产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密肥条件对沿江稻田小麦生长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 刘建,徐少安,周根友. 2003

[2]江苏淮北地区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下光合物质生产的研究. 丁震乾,孙克新,常勇,周兴根,黄忠勤,王波. 2015

[3]不同种植方式下油菜产量形成与花后氮素积累运转比较. 孙华,黄萌,陈培峰,张建栋,乔中英,宋英,沈明星. 2016

[4]种植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泗稻15号产量性状的影响. 陈春,李敏,陈卫军,赖上坤,王磊. 2019

[5]不同种植方式对鲜食蚕豆产量及生长的影响. 李波,石晓旭,刘建,杨美英,王学军,魏亚凤. 2020

[6]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建,魏亚凤,杨美英,石春林. 2010

[7]多熟制春玉米覆膜移栽的生态效应及其对植株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刘建,徐少安,周根友,陆虎华. 2002

[8]盐城市春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 姬振蒙,任荣荣,沈业松,孙扣忠. 2023

[9]密度与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王春云,耿安红,郭树庆. 2013

[10]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中氯吡硫磷降解影响研究. 刘腾飞,杨代凤,毛健,康慧敏,范君. 2017

[11]江苏沿江地区以大麦为主体的间套作种植方式初探. 江银荣,潘宝国,魏亚凤,陆惠康. 2011

[12]中棉所70生育特性及适宜种植方式分析. 张培通,袁有禄,刘瑞显,龚举武,商海红,李俊文,石玉真. 2012

[13]不同生产条件下留茬高度对水稻秸秆可收集量的影响. 顾克军,杨四军,张斯梅,许博,陈涓,张恒敢. 2011

[14]中国不同植稻方式的形成和优劣分析及在麦稻两熟地区的应用. 郑克武. 2010

[15]太湖地区稻田主要种植方式氮磷径流损失及经济效益分析. 朱普平,常志州,郑建初,陈留根. 2007

[16]菲律宾以稻为基础的种植制度能量平衡状况. 赵强基,D.P.Garrity,王增远. 1993

[17]水稻穗前稻飞虱省力化防控技术可行性评价. 张国,于居龙,束兆林,赵来成,缪康,庄义庆,姚克兵,方继朝. 2019

[18]现阶段作物生产的生态与经济效益评估——以江苏省为例. 盛婧,郑建初,陈留根,马康贫. 2007

[19]豇豆品种比较试验. 黄晓峰,杨海峰,王征业. 2008

[20]江苏沿江地区裸大麦品种的产量及其品质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魏亚凤,刘建,汪波,李波,薛亚光.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