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寒地玉米秸秆生物腐熟后断裂拉力值和减重值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楠 1 ; 刘杰 1 ; 于洪久 1 ; 郭炜 1 ; 钟鹏 1 ; 孙彬 1 ; 王全辉 2 ; 黄波 3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

2.农业部种养循环重点实验室

3.黑龙江省秸秆能源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玉米秸秆;秸秆腐熟剂;腐解;秸秆拉力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20 年 007 期

页码: 68-70

摘要: 为促进秸秆综合利用,采用自主研发的秸秆腐熟剂研究其在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上的应用效果,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用网袋法进行了为期60d的田间试验,设空白对照(秸秆直接还田)、尿素+秸秆、腐熟剂+秸秆和腐熟剂+尿素+秸秆共4个处理,观察测定还田后玉米秸秆的颜色、拉力和减重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和腐解程度的加深,各处理秸秆的颜色逐渐变深、拉力逐渐变小、减重率逐渐增加;第10天达到67℃;秸秆减重率在60d达到65.27%;秸秆拉力值在60d时拉力值知道达到16.23N,拉力值较使用前降低了89.43%.效果最好的是腐熟剂+尿素处理,可使秸秆腐解速度加快20d以上.

  • 相关文献

[1]苜蓿和草木樨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的研究`. 宿庆瑞,曹卫东,迟凤琴,于凤芝,王晓军,张久明,匡恩俊,张媛媛. 2010

[2]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松嫩平原还田玉米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龚振平,邓乃榛,宋秋来,李中韬. 2018

[3]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生长季玉米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王宇先,孙士明,徐莹莹,刘玉涛,杨慧莹,高盼,赵蕾. 2020

[4]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鲜食玉米秸秆绿肥还田腐解规律研究. 李旭业,尤海洋,董扬,郭文凯,李莉,王佳,郭春晖,王蕊,张军. 2024

[5]秸秆还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综合评价. 郑丹,迟凤琴. 2012

[6]玉米秸秆对棕壤中可溶性无机氮和有机氮的影响. 薛菁芳,陈书强,汪景宽. 2011

[7]吉林省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建议. 王美璇. 2017

[8]东北区玉米秸秆资源量、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宫秀杰,钱春荣,石祖梁,于洋,郝玉波,李梁,姜宇博,吕国一,马军韬. 2021

[9]纤维素降解菌群TF18的作用机制. 陈雪丽,迟凤琴,易晓东,王爽,万书明,张美芝,李伟群. 2021

[10]典型草甸土玉米秸秆还田与种植技术. 孟祥海,李玉梅,王根林,王立柱,邵广忠,王佰成,孙殷会,张庆娜. 2021

[11]黑龙江省玉米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模式浅析. 王聪,刘玲玲,孔德巍,杨琦,康然. 2021

[12]低温腐熟土著菌对土壤肥力及秸秆腐熟效果的影响. 孟祥海,王佰成,王延锋,王金贺,邵广忠,王立柱,李玉梅,王根林,孙殷会,张庆娜,程娟. 2021

[13]玉米秸秆生物炭与牛粪混合厌氧发酵工艺优化. 王粟,李家磊,史风梅,裴占江,刘长军,刘杰. 2020

[14]玉米秸秆还田深度及腐熟菌对虫害的防控效果研究. 孟祥海,李玉梅,邵广忠,王佰成,孙殷会,张庆娜,王金贺,刘畅. 2020

[15]玉米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及发酵条件优化. 向殿军,满丽莉,张春凤,张彩玲,张娣,殷奎德,曹天旭,王丽娜. 2014

[16]轻度炭化的玉米秸秆生物炭的燃烧行为研究. 高亚冰,史风梅,裴占江,王粟,孙彬,刘杰. 2016

[17]玉米秸秆机械化收获技术与秸秆再利用实施途径. 康海燕. 2021

[18]不同类型添加剂对玉米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 李旭业,董扬,尤海洋,郭文凯,王佳. 2024

[19]施入有机物料对连作葡萄生长及叶片酶活性影响. 张立恒,李坤,胡禧熙,马海峰,赵娜. 2015

[20]微生物复合菌剂在玉米秸秆和畜禽粪便好氧堆肥中应用研究现状. 王欢,尹珺伊,秦平伟,白长胜,张军,田秋丰,刘秋瑾,王岩,沈思思,刘文,林秀蔚,薛沾枚,张红.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