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蛋白分离方式对鱼肉蛋白质组成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石柳 1 ; 周俊鹏 1 ; 章蔚 1 ; 杨宏 2 ; 汪兰 3 ;

作者机构: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产品加工研究分中心

2.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3.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蛋白分离方式;等电沉淀法;漂洗法;蛋白质组成;功能特性

期刊名称: 现代农业装备

ISSN: 1673-2154

年卷期: 2019 年 10 卷 005 期

页码: 64-71

摘要: 为了研究2种不同蛋白分离方式对蛋白质组成和功能特性的影响,以白鲢背部肌肉、漂洗鱼糜蛋白和ISP分离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氨基酸组成、蛋白质模式、粒径分布、Zeta电位、保水性、乳化性和表面疏水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白鲢背部肌肉相比,ISP分离蛋白的总氨基酸含量没有损失,而漂洗鱼糜蛋白的总氨基酸含量减少;SDS-PAGE凝胶电泳表明,与背部肌肉的蛋白质组成相比,漂洗方式会使鱼肉的40 kDa原肌球蛋白(TM)、50 kDa肌钙蛋白(TN)和25 kDa肌球蛋白轻链(MLC)消失,而ISP蛋白分离法没有造成明显的组分损失.在蛋白质的功能特性方面,ISP提取蛋白的粒径分布范围较漂洗鱼糜蛋白广,而Zeta电位二者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漂洗鱼糜蛋白其持水性显著高于ISP提取蛋白(p<0.05);ISP提取蛋白乳化活性指数(EAI)显著低于漂洗鱼糜蛋白,但其乳化稳定指数(ESI)显著高于漂洗鱼糜蛋白(p<0.05);ISP提取蛋白的表面疏水性(S0-ANS)显著高于漂洗鱼糜蛋白(p<0.05).综合分析可知,蛋白分离方式会显著影响鱼肉蛋白质的组成,且ISP蛋白分离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鱼肉蛋白的功能特性.

  • 相关文献

[1]菜籽蛋白氨基酸组成分析及与功能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汪兰,陈冉,杜欣,熊光权,吴文锦,王小红,乔宇,廖李,程薇. 2012

[2]雪莲果的功能特性及应用. 陈学玲,关健,何建军,高虹,史德芳,邱正明,孟祥生. 2010

[3]不同护色处理和干燥方式对芦笋粉品质的影响. 赵时珊,施建斌,隋勇,蔡沙,熊添,李少斌,蔡芳,梅新. 2023

[4]甘薯去氢表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抗癌功效初探. 陈蓬凤,邹浩峰,黄师荣,蔡芳,隋勇,熊添,施建斌,蔡沙,陈学玲,梅新.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