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三聚氰胺在大菱鲆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邢丽红 1 ; 孙伟红 1 ; 苗钧魁 1 ; 谭志军 1 ; 翟毓秀 1 ; 冷凯良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三聚氰胺;代谢;消除

期刊名称: 海洋科学

ISSN: 1000-3096

年卷期: 2011 年 35 卷 01 期

页码: 68-71+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LC-MS/MS法研究三聚氰胺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三聚氰胺以5 g/kg浓度添加到饲料中,连续投喂大菱鲆30 d,停药后,对大菱鲆肌肉、肝脏、肾脏组织残留的三聚氰胺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三聚氰胺能够在大菱鲆肌肉、肝脏、肾脏各组织中富集并消除,最高血药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max肝脏>Cmax肾脏>Cmax肌肉,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肝脏>AUC肾脏>AUC肌肉,三聚氰胺在肾脏中消除最快,肝脏次之,肌肉最慢。停止给药30 d后,肌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降至检出限以下。建议在本实验条件下,三聚氰胺在肌肉中的代谢周期为40 d。

  • 相关文献

[1]甲基睾丸酮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肌肉中的代谢和消除规律研究. 祝璟琳,邹芝英,杨弘,李大宇,肖炜,卫程亮. 2012

[2]土霉素在锯缘青蟹体内的药物代谢和消除规律. 陈玉露,房文红,周凯,周帅,汪开毓. 2009

[3]黄芩苷在中国对虾体内的代谢及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李小彦,李健,潘鲁青,张喆. 2010

[4]呋喃西林在海参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研究. 邢丽红,李兆新,王英姿. 2012

[5]模拟运输条件下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在鳜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 李丽春,刘书贵,尹怡,马丽莎,单奇,戴晓欣,郑光明. 2016

[6]三聚氰胺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残留及代谢规律研究. 邓薇,刘永涛,艾晓辉,陈孝煊,马兵,穆迎春. 2010

[7]三聚氰胺在斑点叉尾(鱼回)体内的残留及代谢规律研究. 邓薇,刘永涛,艾晓辉,陈孝煊,马兵,穆迎春. 2010

[8]大菱鲆微卫星标记在亲本后代中的分离分析. 王广宁,马爱军,李猛,马得友. 2016

[9]大菱鲆周期蛋白依赖激酶基因cdk1、cdk6克隆及表达分析. 郭佳伟,朱香萍,吴志昊,宋宗诚,范兆飞,谭训刚,尤锋. 2016

[10]大菱鲆HEPCIDIN抗菌肽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李伟,陈松林,赵晓杰. 2007

[11]养殖大菱鲆细菌性红体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董丽,王印庚,张正,曲江波,陈霞. 2009

[12]减数分裂期雄性大菱鲆孕激素及受体基因的表达分析. 丰程程,柳意樊,安皓,徐世宏,王彦丰,宋宗诚,刘清华,李军. 2017

[13]急性热应激对大菱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孟振,张鸿丽,刘新富,贾玉东,刘滨,曲江波. 2020

[14]大菱鲆精子运动特征与精液pH的相关性研究. 安皓,徐世宏,丰程程,王彦丰,刘清华,李军. 2017

[15]大菱鲆家系选育二代7种免疫因子的分析. 田岳强,郭建丽,黄智慧,马爱军,王新安,杨志,曲江波. 2016

[16]养殖密度对循环水系统中大菱鲆生长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韩岑,雷霁霖,刘宝良,贾睿,姜志强,赵奎峰,王国文. 2017

[17]养殖水体中氨氮对大菱鲆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李之乡,王伟继,胡玉龙,吕丁,吴欢欢,栾生,孔杰. 2017

[18]不同铁水平饲养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生长及耐低氧能力影响的研究. 王庆敏,黄智慧,马爱军,孙志宾,王新安,刘志峰,徐荣静. 2022

[19]褐藻低聚糖对提高大菱鲆免疫机能的作用. 王鹏,江晓路,江艳华,曹杰铭,杨学宋. 2006

[20]基于响应面法分析温度和盐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菱鲆幼鱼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王新安,郭黎,马爱军,黄智慧,何伟国,马得友.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