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人工模拟不同种植密度下四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对氮、磷的去除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宋超 1 ; 裘丽萍 2 ; 孟顺龙 2 ; 范立民 2 ; 胡庚东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内陆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密度;水生植物;生物量;总氮;总磷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14 年 33 卷 01 期

页码: 178-1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水产养殖中后期(每年9—11月)是水体污染排放最严重的阶段。通过构建池塘循环水养殖湿地,利用水生植物对养殖污水进行净化,是目前国内养殖污水处理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选取四种水生植物(聚草、菹草、金鱼藻和浮萍),在9—11月进行为期7周的人工模拟实验,比较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各种植物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发现,在整个实验阶段,浮萍和聚草的生物量与种植时间、种植密度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并表现出对总氮和总磷良好的去除效果;金鱼藻和菹草在实验前期也表现出上述现象,但是在实验最后一周,可能由于气温下降较大,开始死亡、破败,由于生物量下降,其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作用也停滞。多因子分析认为,时间对生物量和对总氮、总磷的去除贡献较种植密度和种类两个因子的影响大。研究表明,温度降低造成水生植物死亡势必会影响养殖末期污水处理的能力,聚草因其高净化能力、耐低温,优于其他3种水生植物;过高的种植密度并不会带来明显的净化效果。在人工湿地中选取合适的种植品种,保持合理的种植密度,以及对过量水生植物的及时收割显得非常重要。

  • 相关文献

[1]培养基和放养密度对池塘底质及底栖动物的影响. 张萍,周鑫,秦伟,柏爱旭. 2014

[2]复合垂直潜流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 朱培瑜,许晶,李冰. 2020

[3]悬沙胁迫下菹草去除水体中营养物质效果的研究. 邵留,沈盎绿. 2009

[4]东海典型港湾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生源要素分布及污染状况分析. 王文婷,王朝晖,刘磊,康伟. 2019

[5]威海近海人工鱼礁区沉积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与沉积物质量评价. 褚瑶瑶,张艳,崔正国,陈聚法. 2016

[6]青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分布及污染状况评价. 雷明丹,王朝晖,江涛. 2021

[7]三种微藻的生物量与其细胞氮磷碳的相互关系. 曹煜成,孙志伟,徐煜,胡晓娟,苏浩昌,徐武杰,文国樑,鲁敏,余招龙. 2022

[8]大亚湾深水网箱养殖海域表层沉积物碳、氮、磷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估. 葛伟宏,王兴强,苏家齐,朱长波. 2023

[9]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底质改良机运行效果评价. 朱浩,刘兴国,吴宗凡,王小冬,程果锋,顾兆俊. 2015

[10]规模化浅海养殖水域沉积作用的初步研究. 蔡立胜,方建光,梁兴明. 2003

[11]上海地区内陆淡水渔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孙振中,陈家长. 2006

[12]对虾养殖池沉积环境中TOC、TP、TN和pH垂直分布. 袁有宪,崔毅,曲克明,辛福言,孙耀,宋云利,衣铭明,陈碧鹃,陈民山. 1999

[13]鄱阳湖丰水期水位波动对浮游动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吕乾,胡旭仁,聂雪,欧阳珊,王超,秦海明. 2020

[14]网箱养殖对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影响. 许巧情,过龙根,刘绍平. 2009

[15]黑龙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苏洁,姜作发,李池陶,唐富江,孟令博. 2004

[16]洋山深水港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初步研究. 卜秋兰,沈新强,罗民波. 2007

[17]黑龙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苏洁,姜作发,李池陶,唐富江,孟令博. 2005

[18]勤得利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姜作发,苏洁,李池陶,唐富江,孟令博. 2006

[19]长江口及毗邻海域三疣梭子蟹种群生物学特征及与环境的关系. 袁伟,金显仕,单秀娟. 2016

[20]勤得利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姜作发,苏洁,唐富江,孟令博.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