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多组学解析作物杂种优势机制及其利用展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史关燕 1 ; 赵雄伟 2 ; 韩渊怀 3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2.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杂种优势;分子遗传机制;多组学预测;作物杂交育种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1-8151

年卷期: 2020 年 40 卷 04 期

页码: 1-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近年来,多种粮食和蔬菜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培育和改良了大量的高产、优质的品种,但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研究一直是育种家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本文综述了基于多组学技术解析作物杂种优势机制研究的最新动态,结果表明不同遗传背景材料和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解释并不相同,单一的模式并不能够完全解释其遗传机制。前期多组学分析解析表明,杂种优势分子机制主要与植物生长和发育相关通路上的特定基因表达有关,促使其他基因发挥最大遗传贡献,提高杂种植物对环境的耐受性。本文还总结了预测农作物产量等相关性状杂种优势育种值的方法,以期为解析作物杂种优势机制及杂交种选育提供参考。最后,文章展望了作物杂种优势利用面临的新机遇,基于新型基因组技术构建控制杂种优势的等位基因数据库,创制符合育种目标新种质,推动我国作物工程化育种进程。

  • 相关文献

[1]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评估. 凌亮,许晶,刘虹,李素玲,车星星. 2014

[2]玉米无叶舌种质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魏宏斌,邓利爱,郭锐,戴国富,卜鸿吉. 2014

[3]高粱杂种优势退化原因及解决方法. 李燕,顾蓉. 2017

[4]小麦不同千粒重亲本的杂种优势分析. 张伟,逯腊虎,袁凯,张婷,史晓芳,杨斌,侯东红. 2018

[5]干旱胁迫下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比较. 董春林,张正,蒋丹,杨睿,李巍. 2019

[6]大白菜杂种优势预测研究. 闫世江,赵俊. 2007

[7]谷子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李会霞,王玉文,王高鸿,田岗,史琴香. 2002

[8]9个抗虫棉品系的杂种优势及其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张安红,王志安,肖娟丽,罗晓丽. 2015

[9]冬小麦主要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武计平,许钢垣,仇松英,逯腊虎,孟兆平,韩新萍. 2001

[10]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王玉斌,逯腊虎,武计萍,张婷,李大鹏. 2014

[11]冬小麦粒叶比杂种优势及遗传效应分析. 李世平,杨玉景,阎翠萍,靖金莲,王随保. 2007

[12]高粱抗旱性状的变异系数与杂种优势. 侯荷亭,侯旭东,仪治本,王良群. 1997

[13]对山西省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李会霞,王玉文,田岗. 2011

[14]高粱籽粒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及相关分析. 高鹏,程庆军,田承华,高海燕,张俊珍,史丽娟,平俊爱. 2017

[15]谷子两系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及亲本配合力分析. 史关燕,杨成元,麻慧芳,李会霞,王宏丽. 2019

[16]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及F_1代杂种优势表现. 李国强,逯腊虎,武计萍,仇松英,张婷. 2011

[17]冬小麦粒叶比遗传效应分析. 靖金莲,阎翠萍,杨玉景,李世平. 2007

[18]几个冬小麦品种穗叶距的遗传研究. 曹亚萍,王娟玲,张明义,范绍强,乔合心. 2000

[19]低酚棉光子1号杂种一代优势利用研究. 雷继清,张桂莲. 1997

[20]作物杂种优势分子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凌亮,王瑞,尚春树,代永齐.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