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乌鳢与斑鳢线粒体PCR-RFLP鉴定方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董传举 1 ; 张松皓 1 ; 陈坤慈 2 ; 宋迎楠 2 ; 徐鹏 1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乌鳢;斑鳢;线粒体基因组;PCR-RFLP;鉴定

期刊名称: 生物技术通报

ISSN: 1002-5464

年卷期: 2014 年 46 卷 08 期

页码: 59-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高效的鉴别乌鳢与斑鳢,采用PCR-RFLP技术,对乌鳢与斑鳢开展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研究。通过比对乌鳢和斑鳢线粒体全序列,发现1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可以明确区分两个物种。利用1对引物对乌鳢与斑鳢线粒体基因组该区域进行PCR扩增,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分别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并用1.5%的琼脂糖凝胶检测酶切结果。PCR-RFLP检测结果显示,斑鳢的PCR扩增产物被EcoR I酶切后生成两个不同大小的片段,分别为315 bp和875 bp,乌鳢则保持不变。由此可将乌鳢与斑鳢在酶切图谱上鉴别出来。

  • 相关文献

[1]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分析. 刘苏,朱新平,陈昆慈,赵建,潘德博,李凯彬. 2011

[2]斑鳢、乌鳢及其杂种细胞核DNA流式含量分析. 段爱丽,陈昆慈,张新铖,李伟,朱阿莉. 2014

[3]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遗传差异的AFLP分析. 刘苏,朱新平,陈昆慈,赵建,潘德博,李凯彬. 2010

[4]月鳢生物学及繁养殖技术. 吴锐全,卢迈新,肖学铮,黄樟翰,谢骏. 1999

[5]杂交鳢及其亲本血清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的比较分析. 杨国华,钟山,杨萍,李忠,茅沈丽,邹记兴. 2011

[6]乌鳢、斑鳢及杂交种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张新铖,朱新平,陈昆慈,洪孝友. 2012

[7]乌鳢、斑鳢及杂交种养殖研究现状. 张新铖,陈昆慈,朱新平. 2011

[8]乌鳢、斑鳢及其杂交F_1代肌肉营养成分和含肉率的比较分析. 罗青,陈昆慈,赵建,洪效友,朱新平,史燕. 2015

[9]池塘养殖斑鳢弹状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罗霞,邓国成,赵长臣,廖国礼,陈昆慈,杨小静. 2013

[10]斑鳢后备亲本体质量与形态性状间的关系分析. 夏威威,刘海洋,欧密,罗青,黄苏静,赵训金,熊炳源,吴国宏,陈昆慈,赵建. 2022

[11]斑鳢叉头框转录因子基因Foxl2的克隆表达及性类固醇激素刺激下的表达响应. 吴燕铎,欧密,高丹丹,陈昆慈,罗青,刘海洋,赵建. 2022

[12]月鳢、斑鳢Cytb基因序列分析与比较. 白俊杰,劳海华,叶星,简清,罗建仁. 2003

[13]斑鳢内脏白点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罗霞,邓国成,廖国礼,杨小静,赵长臣,黄志斌,苏建光. 2012

[14]外来鱼类雀鳝与本地斑鳢功能反应的比较. 徐猛,朱冰涛,杨叶欣,宋红梅,刘超,牟希东. 2021

[15]斑鳢ghr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及性类固醇激素诱导的响应. 吴玉霞,张啸天,张扬,赵建,罗青,刘海洋,费树站,陈昆慈,欧密. 2024

[16]斑鳢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高丹丹,欧密,吴燕铎,陈昆慈,刘海洋,罗青,赵建. 2021

[17]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的7个斑鳢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崔同心,刘海洋,张晋,欧密,罗青,费树站,陈昆慈,赵建. 2024

[18]低蛋白质饲料中补充必需氨基酸对斑鳢幼鱼生长性能、肌肉氨基酸组成、血浆生化指标及肝脏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费树站,康茄敏,张军豪,刘海洋,罗青,张新铖,陈昆慈,欧密,赵建. 2024

[19]雌雄乌鳢可食部分主要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姜巨峰,韩现芹,傅志茹,孟一耕,李文雯,谢刚,孙志景. 2012

[20]乌鳢营养评价与加工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陈胜军,路美明,相欢,薛勇,黄卉,李来好,胡晓.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