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丹霞2号红茶加工关键技术参数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乔小燕 1 ; 吴华玲 1 ; 陈栋 1 ; 王秋霜 1 ; 李家贤 1 ; 黄华林 1 ; 何玉媚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广东省茶树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丹霞2号;玫瑰蜜韵;萎凋;发酵;理化成分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13 年 40 卷 01 期

页码: 2+9-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丹霞2号春季鲜叶为原料,研究不同萎凋和发酵时间对红茶品质风格及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的不断延长,红茶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咖啡碱含量在4%~5%之间变化;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变化趋势一致,萎凋38 h时含量达到最大,之后下降;茶黄素含量变化不大,维持在较低水平;茶多酚含量总体表现下降趋势,水浸出物则不断增加。在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红茶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均呈下降趋势,12 h之后下降趋势减慢;茶褐素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呈增加趋势,茶红素刚好相反;茶黄素含量有缓慢降低的趋势。综合分析不同萎凋和发酵程度成品红茶感官审评及其主要理化成分含量结果,认为丹霞2号茶树品种加工红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萎凋33~36 h、发酵12~16 h。

  • 相关文献

[1]高香型红(白)茶兼用新品种丹霞2号的选育. 陈栋,李家贤,卓敏,李道成,吴华玲,赵超艺,乔小燕,晏嫦妤,黄华林,孙世利,谢火生. 2010

[2]不同水质对英红九号红茶茶汤主要理化成分及品质的影响. 周巧仪,凌彩金,林威鹏,刘淑媚,关洁婷,郜礼阳. 2020

[3]不同产地陈香茶主要理化成分的比较分析. 王秋霜,卓敏,陈栋. 2010

[4]丹霞白茶加工关键技术参数研究. 卓敏,乔小燕,吴华玲,陈栋,王曦,韩雪文. 2013

[5]基于感官品质、质构特征及理化成分分析的中国南瓜果实感官综合评价预测模型. 赵思颖,李璐,刘小茜,赵钢军,吴海滨,罗剑宁,龚浩,郑晓明,李俊星. 2022

[6]萎凋时间对丹霞8号主要生化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乔小燕,陈维,马成英,陈栋. 2020

[7]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研究. 赖兆祥,苗爱清,庞式,孙世利,曾琼. 2011

[8]不同萎凋方式和碰青工艺对红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乔小燕,操君喜,吴华玲,黄华林,李波,陈栋. 2017

[9]萎凋方式对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黄华林,乔小燕,李波,张成娣,陈海强. 2018

[10]萎凋方式对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黄华林,乔小燕,李波,张成娣,陈海强. 2018

[11]萎凋时间对“英红九号”白茶香气的影响. 陈维,马成英,王雯雯,胡海涛,陈海强,庞式,苗爱清. 2017

[12]酶法制备紫马铃薯汁及其乳酸菌发酵特性. 邹颖,卜智斌,余元善,邹波,肖更生,温靖,程丽娜,李俊. 2020

[13]糠麸营养价值及其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崔艺燕,田志梅,鲁慧杰,邓盾,马现永,陈卫东. 2019

[14]基于微生物发酵的低糖型桑椹精粉制备工艺研究. 龙晓珊,廖森泰,胡腾根,邹宇晓,李倩,黎尔纳,庞道睿,沈维治. 2019

[15]香蕉格瓦斯饮料工艺研究. 孔凡利,邝瑞彬,盛鸥,邓贵明,刘后伟. 2017

[16]番木瓜格瓦斯饮料发酵工艺研究. 孔凡利,丘巴比,陈欢欢,邓淞升,魏岳荣,邝瑞彬. 2021

[17]丁酸梭菌发酵龙眼多糖的工艺优化及多糖含量变化. 向蓉,梁伟杰,袁明贵,彭新宇,余丹妮,徐志宏,康桦华. 2020

[18]发酵树叶及其在鸡生产应用的研究进展. 崔艺燕,田志梅,邓盾,刘志昌,容庭,李家洲,马现永,陈卫东. 2020

[19]荔枝汁经乳酸菌发酵后营养品质的变化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郑欣,余元善,吴继军,徐玉娟,肖更生. 2013

[20]响应面法优化巴西虫草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蔡友华,范文霞,刘学铭,陈卫东,徐玉娟,陈智毅.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