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二次发酵过程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德局 1 ; 陈梅春 1 ; 蓝江林 1 ; 王阶平 1 ; 张海峰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二次发酵;真菌多样性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科技

ISSN: 0253-2301

年卷期: 2024 年 55 卷 004 期

页码: 17-24

摘要: 为明确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二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动态和多样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双孢蘑菇栽培基质的二次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并探究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孢蘑菇栽培基质二次发酵过程4个发酵阶段真菌分类单元(OTU)总数999个,包含10个门、26个纲、56个目、126个科、240个属和403个种,其中嗜热链球菌属(12.72%~42.63%)、unclassified_f__Sordariaceae(0.12%~31.63%)、念球菌属(1.30%~17.32%)、曲霉属(2.57%~8.98%)、青霉属(2.88%~9.76%)和丝壳属(0.89%~4.18%)等属真菌占主导地位。发酵过程中,嗜热链球菌属、念球菌属、曲霉属、青霉属等属丰度在发酵的早、中期呈上升趋势,后期下降;嗜热链球菌属和青霉属真菌相对丰度于发酵中期达到高峰。氨气排放与堆体温度为发酵终点关键指标,冗余分析真菌群落与氨气排放和堆体温度的相关性表明,嗜热链球菌属、青霉属和念球菌属丰度与发酵温度和氨气排放呈正相关,其丰度越高,二次发酵周期短且发酵质量优。

  • 相关文献

[1]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正红菇菌根围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 肖冬来,陈丽华,陈宇航,杨菁,黄小菁. 2013

[2]不同栽培基质对睡莲属植物生长的影响. 张燕青,李章汀,魏云华,陈阳. 2018

[3]栽培基质对多花黄精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饶宝蓉,刘忠辉,周先治,陈泳和,谢冬容,陈木兰,陈琦辉. 2020

[4]巨菌草代料栽培秀珍菇配方筛选试验. 卢政辉. 2018

[5]广叶绣球菌不同生长阶段栽培基质中代谢物差异分析. 肖冬来,马璐,杨驰,刘晓瑜,林辉,江晓凌. 2023

[6]自然发酵花生壳对兰花新芽分化的影响研究. 徐日荣,林兵,陈湘瑜,唐兆秀. 2017

[7]栽培基质及水分胁迫对盆栽番木瓜生长的影响. 熊月明,韦晓霞,张丽梅,郭林榕. 2009

[8]发酵花生壳在金线莲栽培中的应用. 陈湘瑜,徐日荣,唐兆秀. 2016

[9]国兰栽培基质理化性质快速检测方法. 王振波,钟淮钦,林兵. 2016

[10]杉木屑对广叶绣球菌菌丝生长及鲜菇产量的影响. 马璐,杨驰,刘晓瑜,林辉,肖冬来,江晓凌,林衍铨. 2024

[11]双孢蘑菇子实体发育差异蛋白质组的iTRAQ-MS/MS分析. CHEN Mei-Yuan,陈美元,LIAO Jian-Hua,廖剑华,LI Hong-Rong. 2014

[12]双孢蘑菇栽培菌株遗传多样性的DNA指纹分析. 陈美元,廖剑华,卢政辉,郭仲杰,李洪荣,王泽生. 2007

[13]双孢蘑菇子实体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 廖剑华,陈美元,卢政辉,郭仲杰,李洪荣,王泽生. 2007

[14]我国双孢蘑菇育种研究与产业发展. 王泽生,廖剑华,陈美元. 2010

[15]双孢蘑菇SCAR标记的建立及在菌株群鉴定中的应用. 张静,陈文炳,邵碧英,王泽生,廖剑华,江树勋,李寿崧. 2011

[16]双孢蘑菇W192菌株液体发酵培养的研究. 曾志恒,程翊,曾辉,丁中文,戴建清. 2013

[17]双孢蘑菇栽培菌株遗传多样性的DNA指纹分析. 陈美元,廖剑华,李洪荣,郭仲杰,卢政辉,蔡丹凤,王泽生. 2009

[18]双孢蘑菇SRAP、ISSR、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和菌群分类研究. 张静,陈文炳,邵碧英,王泽生,廖剑华,李寿崧,江树勋. 2010

[19]姬松茸与双孢蘑菇不同菌株的RAPD扩增研究. 李三暑,林新坚,陈惠成,雷锦桂,林勇,江枝和. 2002

[20]双孢蘑菇三次发酵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研究. 蔡开地,黄梅卿,郑羡清,江枝和.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