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用于鉴别大西洋鲑和虹鳟的生物传感检测方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紫霞 1 ; 徐桂彩 1 ; 李炯棠 1 ; 杨世勇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关键词: 大西洋鲑;虹鳟;物种鉴定;循环伏安;生物传感

期刊名称: 生物技术通报

ISSN: 1002-5464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54-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旨在开发用于水产品物种鉴定的检测方法,以鉴别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假冒大西洋鲑(Salmo salar)的现象。根据大西洋鲑和虹鳟基因组序列相似性比对结果,在核基因肌红蛋白基因区设计了三对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引物,分别为大西洋鲑特异性引物、虹鳟特异性引物和鲑鳟通用引物。在上游引物5'端标记生物素分子,使扩增产物被亲和素修饰的电极表面捕获锚定,在下游引物5'端标记二茂铁分子,使扩增产物带有电化学信号。基于以上方法构建了电化学生物传感体系,通过循环伏安信号检测特定扩增引物,从而能够鉴别样品是否来源于大西洋鲑或虹鳟。本研究构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检测方法具有准确、清洁的特点,能够用于成鱼、鱼苗、鱼卵、鱼肉及其加工制品的物种鉴定,并能够从混有其他物种DNA的样品如鱼泥中成功检测鱼肉DNA的物种来源。

  • 相关文献

[1]DNA条形码技术鉴定青岛市售三文鱼水产品. 赵新宁,牟铭,李昂,柳淑芳,庄志猛. 2021

[2]基于SYBR-Green熔解曲线快速鉴别挪威三文鱼及其制品的方法. 李新光,赵峰,马丽萍,孙永,周德庆. 2014

[3]基于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的鱼类IHNV病毒检测方法构建. 赵紫霞,许建,张研,江炎亮,陈强. 2018

[4]大西洋鲑源尾孢虫的形态观察与分子鉴定. 王荻,孙伟,陆绍霞,李绍戊,曹永生,卢彤岩,刘红柏. 2019

[5]丁香酚对大西洋鲑麻醉效果的实验研究. 李靖,刘宝良,王顺奎,于凯松,刘鹰. 2015

[6]钾和镁离子对大西洋鲑卵孵化及仔鱼开口的影响. 韩萃,孙雪倩,李丽,董双林,魏发奕. 2019

[7]大西洋鲑的染色体核型. 尹洪滨,牟振波,孟繁华. 2003

[8]挪威大西洋鲑良种选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水产种业工作的借鉴. 陆亚男,刘翀,王茜,沈映君. 2021

[9]大西洋鲑稚鱼(Oncorhynchus solar)小瓜虫病(Lchthyophthirius filiis)的防治试验. 王丙乾,李永发,贾忠贺. 2001

[10]陆封型大西洋鲑生物学特性与移植驯化技术. 夏重志,陆九韶,李永发,牟振波,曹广斌. 2003

[11]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孵化及苗种培育试验. 夏重志,牟振波,陆久韶,李永发. 2002

[12]大西洋鲑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 李绍戊,王荻,连浩淼,卢彤岩,刘红柏,尹家胜. 2015

[13]挪威大西洋鲑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借鉴. 刘翀,刘晃,刘兴国,陆诗敏,徐琰斐,龙丽娜,张成林. 2021

[14]陆封型大西洋鲑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陆九韶,夏重志,李永发,刘成刚. 2004

[15]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孵化和稚鱼养殖. 李永发,牟振波,牛红燕,张艳. 2002

[16]陆封型大西洋鲑的全人工繁殖. 陆九韶,刘成刚,秦文启,夏重志. 2004

[17]低温下虹鳟工厂化养殖水体氨氮处理微生物数量的研究. ^A陈中祥^B1%^A曹广斌^B2%^A刘永^B3%^A蒋树义^B4%^A韩世成^B5. 2004

[18]基于COⅠ基因的西南大西洋部分经济鱼类DNA条形码鉴定. 张馨月,刘岩,张秀梅,高天翔. 2014

[19]利用ND1、ITS1序列研究三种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分类学问题. 赵颖,陈修报,杨健,刘洪波. 2011

[20]基于COⅠ基因的龟鳖目动物鉴定与分类进化分析. 叶朝阳,李伟,赵建,陈海港,朱新平.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