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气相色谱法检测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茜茹 1 ; 范力欣 1 ; 钱训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石家庄)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固相萃取;吡唑醚菌酯;残留量;小麦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17 年 8 卷 04 期

页码: 1460-1465

摘要: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方法粉碎的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样品经乙腈水溶液浸提,过滤并盐析后,分别经SPE-C_(18)和SPE-Carb/NH2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DB-1(30 m×0.25 mm,0.25μm)色谱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吡唑醚菌酯在0.01~1.0μg/m L线性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方法检出限为2μg/kg。在0.01、0.10和1.0 mg/kg 3个加标水平下吡唑醚菌酯在小麦籽粒、植株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9%~104%,相对标准偏差为1.5%~5.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能够有效检测小麦各组织中的吡唑醚菌酯残留量。

  • 相关文献

[1]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麦籽粒中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和呋草酮残留量. 钱训,陈勇达,郑振山,王莉,张少军. 2016

[2]吡唑醚菌酯在冬枣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陈勇达,张嘉坤,李丽梅,郑振山,钱训. 2024

[3]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测定马铃薯中肟菌酯残留量. 钱训,陈勇达,张少军. 2016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面粉中吡蚜酮残留量. 钱训,陈勇达,张少军. 2016

[5]25%氟吡菌胺·吡唑醚菌脂WG对设施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孟润杰,王文桥,韩秀英,马志强,张小风,赵建江. 2014

[6]吡唑醚菌酯、氰霜唑在葡萄中的残留及消解规律研究. 陈勇达,张嘉坤,郑振山,李丽梅,钱训. 2020

[7]4种杀菌剂对梨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闫希光. 2019

[8]不同配方吡唑醚菌酯包衣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试验. 郭宁,于淑晶,孙华,马红霞,边强. 2023

[9]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的增效作用. 赵建江,王文桥,马志强,孟润杰,毕秋艳,韩秀英. 2016

[10]啶酰菌胺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番茄叶霉病菌的联合毒力. 赵建江,王文桥,马志强,孟润杰,毕秋艳,韩秀英. 2016

[11]拟三元相图在25%氟菌·唑醚水乳剂配方筛选中的应用. 黄啟良,王文桥,曹立冬,李凤敏. 2013

[12]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在大白菜上的残留动态. 张少军,郑振山,陈勇达,王莉,钱训. 2011

[13]北方三省(自治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QoI类杀菌剂敏感性动态监测. 路粉,吴杰,李洋,孟润杰,毕秋艳,杨坡,韩秀英,王文桥,赵建江. 2023

[14]氨基寡糖素与吡唑醚菌酯混用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减施增效作用. 吴玉星,王亚娇,韩森,栗秋生,孔令晓. 2022

[15]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合物对茄链格孢的联合毒力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范子耀,王文桥,孟润杰,韩秀英,张小风,马志强,刘颖超. 2011

[16]吡唑醚菌酯及其混配组合对玉米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郭宁,张丽,靳昌霖,张海剑,刘树森. 2022

[17]含吡唑醚菌酯成分种子处理悬浮剂的研制及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评价. 郭宁,王彦军,陈丹,董跃广,边强,于淑晶. 2024

[18]几种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持效期及其残留量测定. 马志强,韩秀英,许小梅,李红霞,王文桥,张小风. 2006

[19]哒螨灵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马辉,张少军,张东海,陈勇达,郑振山,钱训,王莉. 2007

[20]三氟羧草醚在大豆、茎叶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默涛,张少军,陈树欣,王莉.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