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DNA条形码技术在鲻科鱼类鉴定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璐 1 ; 孙典荣 2 ; 李纯厚 2 ; 韩志强 3 ; 高天翔 3 ; 宋娜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3.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关键词: 鲻科;COI基因;DNA条形码;物种鉴定;系统发育

期刊名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2-5174

年卷期: 2016 年 46 卷 11 期

页码: 178-1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选用DNA条形码的通用基因片段,采用特异性扩增测序及与GenBank已有序列结合分析的方法,进行了鲻科(Mugilidae)6属17种鱼类的COI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分子树构建和系统进化研究。研究表明,在所得的17种鲻科鱼类共有的555bp COI基因片段中平均GC含量为46.9%。其中,第二密码子位点含量最高(49.8%~56.2%),平均54.9%;第一密码子变化范围最大(31.9%~48.6%),平均42.9%;第三密码子差别不显著(42.5%~43.4%),平均42.7%。依据Kimura-2-parameter模型(K2P),17种鲻科鱼类种内遗传距离的平均值为0.004 5,种间遗传距离为0.191,是种内遗传距离的42倍。在分子系统树上,所有物种均呈单系,5属为独立分支,只有隶属于梭属(Liza)的尖头梭(Liza tade)与莫鲻属(Moolgarda)聚类,表现出与传统形态学分类不一致的结果。本研究结果验证了线粒体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对鲻科鱼类进行物种鉴定的有效性,可用于辅助探讨鲻科科下属、种分类阶元系统发育问题。

  • 相关文献

[1]线粒体COI基因条形码在鲿科鱼类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梁宏伟,孟彦,罗相忠,李忠,邹桂伟. 2018

[2]中国东南沿海弹涂鱼科常见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和DNA条形码. 杨帆,何利军,雷光春,张爱兵. 2012

[3]鲫属鱼类DNA条码及种与亚种划分. 程磊,常玉梅,鲁翠云,曹顶臣,孙效文. 2012

[4]基于COⅠ基因的西南大西洋部分经济鱼类DNA条形码鉴定. 张馨月,刘岩,张秀梅,高天翔. 2014

[5]黄海沙带鱼的DNA条形码鉴定及其分布. 李昂,李明晖,王焕,柳淑芳,庄志猛. 2022

[6]DNA条形码在西藏水系裂腹鱼亚科鱼类鉴定中的研究. 张驰,刘海平,马波,王万良,曾本和,牟振波. 2019

[7]中国渔业生物DNA条形码信息平台构建及应用. 李尚琪,李炯棠,张研,孙晓晴,柳淑芳,庄志猛. 2018

[8]基于Cyt b、ND1及ND2的DNA条形码在(鰤)属鱼类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王开杰,徐永江,崔爱君,姜燕,王滨,柳学周,方璐,薛志勇,毛成全. 2022

[9]基于Cyt b、ND1及ND2的DNA条形码在属鱼类物种鉴定中的应用. 王开杰,徐永江,崔爱君,姜燕,王滨,柳学周,方璐,薛志勇,毛成全. 2022

[10]黄、渤海鱼类DNA条形码信息平台构建及应用. 曲欣宇,刘璐,李纯厚,王晨阳,彭子为,刘敏姝,焦天琪,陈治,樊鑫. 2022

[11]黄渤海虾虎鱼DNA条形码分类体系构建. 李明晖,安长廷,李昂,刘凯莹,柳淑芳,庄志猛. 2022

[12]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5种鲤养殖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单云晶,鲁翠云,李超,张明昭,顾颖,孙效文. 2013

[13]中国近海习见头足类DNA条形码及其分子系统进化. 王鹤,林琳,柳淑芳,姜志强,庄志猛. 2011

[14]基于DNA条形码研究中国枪乌贼和鸢乌贼的食物种类组成. 刘梦娜,徐磊,王雪辉,刘玉,王淼娣,邱永松,朱江峰,何映霖,贝伟烈,杜飞雁. 2020

[15]南极鱼亚目鱼类DNA条形码及分子系统学. 姜郦轩,张吉昌,樊钢洲,李昂,柳淑芳,庄志猛. 2021

[16]DNA条形码在鲱形目鱼类物种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中的应用. 李献儒,柳淑芳,李达,杜腾飞,庄志猛. 2015

[17]拟穴青蟹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克隆及SNPs位点筛选. 马群群,马洪雨,马凌波,马春艳,崔海玉. 2010

[18]用于鉴别大西洋鲑和虹鳟的生物传感检测方法. 赵紫霞,徐桂彩,李炯棠,杨世勇. 2017

[19]利用ND1、ITS1序列研究三种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分类学问题. 赵颖,陈修报,杨健,刘洪波. 2011

[20]基于COⅠ基因的龟鳖目动物鉴定与分类进化分析. 叶朝阳,李伟,赵建,陈海港,朱新平.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