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微囊藻毒素-LR对罗非鱼肝脏活性氧自由基含量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家长 1 ; 宋超 2 ; 胡庚东 1 ; 瞿建宏 1 ; 孟顺龙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2.韩山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罗非鱼;活性氧自由基;抗氧化酶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1672-2043

年卷期: 2011 年 30 卷 08 期

页码: 1521-15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研究了微囊藻毒素-LR(MC-LR)对罗非鱼肝脏活性氧自由基含量(ROS)及相关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了5个剂量组(对照组、50、100、250、500μg·kg-1MC-LR),并在2、12、24、36、84h检测了ROS含量、SOD和CAT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MC的作用下,肝脏组织能够产生大量的ROS。SOD和CAT这两种抗氧化酶在清除过量ROS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SOD酶动态变化的过程表现为在36h突然上升后恢复的趋势,而CAT酶活性在24h和84h有两个高峰。实验结果为以抗氧化酶如SOD、CAT作为监测MC-LR引起罗非鱼毒性作用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为进一步从抗氧化系统的角度研究MC对鱼类的毒性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相关文献

[1]微囊藻毒素一LR对罗非鱼肝脏活性氧自由基含量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陈家长,宋超,胡庚东,瞿建宏,孟顺龙,范立民. 2011

[2]微囊藻毒素-LR对罗非鱼鳃组织活性氧自由基含量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宋超,胡庚东,瞿建宏,孟顺龙,范立民,陈家长. 2010

[3]微囊藻毒素-LR在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体内的动态分布. 陈家长,张美娜,胡庚东,瞿建宏,孟顺龙,范立民. 2010

[4]灰树花多糖对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顾华杰,王琰,奚红,金琎,秦粉菊,袁红霞,陈家长. 2013

[5]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明俊超,姜海洲,袁新华. 2012

[6]淡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富集及其危害. 张易祥,韩志萍,叶金云. 2011

[7]夏秋季太湖4个控藻区鳙体内微囊藻毒素累积分析. 高鸽,周游,王小林,沈振华,陈永进,徐东坡. 2017

[8]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背角无齿蚌体内微囊藻毒素. 虞锐鹏,陶冠军,贡小清,秦方,杨健,边学森. 2007

[9]微囊藻对银鲫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及毒素积累. 姚雁鸿,余来宁,何文辉,李谷,罗晓松. 2007

[10]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快速测定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和节球藻毒素. 虞锐鹏,陶冠军,杨健,陈海燕,徐夏叶. 2012

[11]斑马鱼Abcc2介导微囊藻毒素解毒功能探究. 陆星,钟山,何力. 2016

[12]微囊藻毒素对小白鼠肝脏的毒理效应. 罗民波,沈新强,杨良,段昌群,陆健健. 2005

[13]温度对中华鲟幼鱼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冯广朋. 2011

[14]镧对条纹锯鮨肝、肾、鳃抗氧化酶及Na+-K+-ATPase水平的影响. ZHANG Qing-wen,张清雯,CHEN Chao,陈超,CHEN Jian-guo,陈建国,LIU Ling,刘玲,ZHAO Ting-ting,赵亭亭. 2017

[15]盐度对云纹石斑鱼抗氧化酶及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廖雅丽,张晨捷,彭士明,高权新,施兆鸿. 2015

[16]罗非鱼综合选育新技术. ^A董在杰^B1%^A徐跑^B2. 2008

[17]氟苯尼考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王伟利,罗理,姜兰,谭爱萍,邹为民,卢迈新. 2012

[18]大规格罗非鱼养殖技术. ^A朱华平^B1%^A黄樟翰^B2%^A卢迈新^B3%^A高风英^B4%^A杨丽萍^B5. 2008

[19]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系统. 毛力,杨弘,肖炜. 2014

[20]冷藏罗非鱼微生物学质量变化和货架期预测数学模型. 许钟,肖琳琳,杨宪时.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