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饲料不同蛋白质、脂肪水平对乌苏里拟鲿生长、饲料利用及体成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裕玉 1 ; 杨雨虹 1 ; 马国军 1 ; 陈松波 1 ; 石野 1 ; 刘大森 1 ; 郭家翔 1 ;

作者机构: 1.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饲料利用;生长;脂肪;蛋白;乌苏里拟鲿

期刊名称: 中国饲料

ISSN: 1004-3314

年卷期: 2015 年 07 期

页码: 27-31+3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通过8周的养殖试验,研究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脂肪水平对乌苏里拟鲿生长、饲料利用及体成分的影响,旨在探讨乌苏里拟鲿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适宜需要量。试验共设4个蛋白水平(35%、40%、45%、50%),每个蛋白质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5%、10%、15%),共12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将初始体重为(3.40±0.01)g的乌苏里拟鲿随机分配到36个玻璃缸中(1.0 m×0.5 m×0.8 m),每缸25尾,每日饱饲投喂2次(08:00和16:00)。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蛋白质水平下,随着饲料脂肪水平从5%上升至15%,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渐下降;脂肪含量5%组的鱼表现出较低的饲料系数(P<0.05),较高的蛋白质效率和氮沉积率;在同一脂肪水平下,蛋白质水平从35%上升至45%,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但是随着蛋白质水平进一步增加至50%,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有降低的趋势。全鱼和鱼肉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含量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在同一脂肪水平下,脂肪含量随着蛋白质水平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同一蛋白质水平下,肝体比指数随饲料脂肪含量的增加而上升。综合各项数据可得出,本试验条件下,45%蛋白质水平、5%脂肪水平,能蛋比为29.1 mg N/k J是乌苏里拟鲿生长、饲料利用适宜的蛋白质、脂肪水平。

  • 相关文献

[1]4种饲料投喂对鲻(Mugil cephalus)生长及鱼体组成的影响. 郭永坚,罗昭林,阴晓丽,李俊伟,朱长波,颉晓勇. 2015

[2]高植物蛋白饲料中以低分子水解蛋白替代鱼粉对牙鲆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许团辉,高湘萍,梁萌青,王新星,郑珂珂,常青,吴立新. 2012

[3]豆粕替代鱼粉对日本黄姑鱼生长、饲料利用及体成分影响的研究. 王骥腾,韩涛,胡水鑫,姜宇栋,李莉,林黑着. 2011

[4]发酵棉籽粉替代鱼粉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饲料利用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吴光德,兰鲲鹏,陈旭,王芸,周传朋,林黑着,马振华,王珺. 2023

[5]大规格花鲈对饲料中缬氨酸的需求量研究. 卫育良,窦秀丽,梁萌青,徐后国. 2021

[6]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水解鱼蛋白对牙鲆幼鱼的影响. 郑珂珂,梁萌青,姚宏波,常青,王家林. 2011

[7]丙氨酰-谷氨酰胺对不同养殖密度建鲤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申斌,韩宇田,芦洪梅,牛小天,李子平,赵朝阳,王桂芹. 2013

[8]斑节对虾6个家系生长、饲料利用和全虾营养成分的比较. 黄忠,林黑着,黄建华,杨其彬,温为庚,陈旭,周发林,江世贵. 2009

[9]中草药对斑节对虾生长、饲料利用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李卓佳,林黑着,郭志勋,冯娟,文国樑. 2007

[10]水解鱼蛋白对大菱鲆幼鱼消化率的影响. 卫育良,梁萌青,郑珂珂,王新星. 2014

[11]不同蛋白水平下添加抗菌肽对赤点石斑鱼影响的研究. 蔡云川,赵书燕,林黑着,黄忠,周传朋,马志洲. 2017

[12]饲料脂肪对翘嘴红鲌生长、葡萄糖激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的影响. 刘波,唐永凯,俞菊华,谢骏,戈贤平. 2008

[13]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细鳞鲑幼鱼生长和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徐革锋,刘洋,郝其睿,王玉裕,牟振波. 2016

[14]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脂肪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Brandt)稚鱼生长的影响. 邱岭泉,曲秋芝,张永旺. 2001

[15]肌醇对团头鲂幼鱼生长、血清生化及组织成分含量的影响. 崔红红,刘波,戈贤平,谢骏,廖英杰,任鸣春,陈汝丽. 2013

[16]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亚东鲑亲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王常安,户国,孙鹏,谷伟,王炳谦,徐奇友. 2017

[17]不同脂肪源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和脂肪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李伟国,温小波,朱大世. 2010

[18]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脊尾白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 索帅,李健,李吉涛,陈萍,葛倩倩,孙铭. 2015

[19]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同工酶分析. 潘伟志,尹洪滨,孙中武,葛学亮,柯冬蕾. 2006

[20]江黄颡(Pelteobagrus vachelli)和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杂交F_1代形态差异. 蔡永祥,陈友明,陈校辉,王明华,潘莹.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