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糊状光合细菌的生长培养与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常仁亮 1 ; 冯秋星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糊状光合细菌;培养;球形红假单胞菌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1-3021/S

年卷期: 2000 年 7 卷 01 期

页码: 64-6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糊状光合细菌制品所用菌种 ,经鉴定属球形红假单胞菌 (Rhodopdedomonasspheroides)。在增殖培养后 ,浓缩成糊状光合细菌 ,再培养 7~ 9d后 ,吸收光谱值 (OD)可达到 1.90 8,其产品跟踪检测浓缩比可达到 4 0∶1,水分含量小于 94 % ,生物量为 1.2 %~ 2 .0 % ,比活率为 95%~ 2 0 3%。经 2年贮藏 ,糊状光合细菌的复活性能及技术指标稳定 ,不影响使用价值

  • 相关文献

[1]微生态制剂对中国对虾幼体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徐琴,李健,刘淇,王群. 2006

[2]以海洋微藻为原料提取生物燃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王蒙,李纯厚,戴明. 2009

[3]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藻体保存和容器内的培养方法. 陈素文,郭永坚,李俊伟,颉晓勇,朱长波. 2016

[4]微生物絮凝法处理养鱼污水. 杨菁,管崇武. 2012

[5]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管理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培养建设. 吴滟,刘伟娜,胡海彦,蒋高中,徐跑. 2015

[6]哈氏弧菌EcGY020401优化培养. 陶家发,赖迎迢,潘厚军,石存斌,吴淑勤. 2010

[7]橘色双冠丽鱼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宋红梅,周康奇,田雪,汪学杰,刘超,刘奕,牟希东,胡隐昌. 2021

[8]低温硝化细菌培养装置的设计. 韩世成,陈中祥,蒋树义,曹广斌. 2010

[9]底栖饵料生物培养在克氏原螯虾养殖中的应用. 张萍,周鑫,赵朝阳,徐增洪,任秀芳,柏爱旭. 2013

[10]浅析我国渔业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陈红磊,蒋高中. 2015

[11]利用啤酒废水养殖螺旋藻研究. 郑爱榕,赵立清,詹力扬,陈清花. 2004

[12]弧菌菌株发酵工艺初步研究. 陶家发,赖迎迢,任燕,康光辉,张悠,石存斌,吴淑勤. 2011

[13]中华鳖5种组织细胞的离体培养实验. 李晓莉,曾令兵,张燕,何力,许映芳.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