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冯田田 1 ; 陶易凡 1 ; 马昕羽 1 ; 路思琪 1 ; 张幸 1 ; 刘文婷 1 ; 潘奕凡 1 ; 强俊 1 ;
作者机构: 1.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淡水渔业与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基因克隆;斑马鱼;CRISPR/Cas9;脂质代谢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23 年 30 卷 001 期
页码: 11-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tearoyl-CoA desaturates,SCD)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限速酶,它在调节肝脏脂肪生成、脂肪酸代谢和脂质氧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完整scd cDNA序列,qRT-PCR分析了组织表达特点.为了验证scd基因的功能,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scd基因敲除斑马鱼模型,研究了 F3突变体的表型和基因表达变化,并结合高脂饲料实验验证了 scd基因缺失后斑马鱼脂代谢的调控机制.结果显示,吉富罗非鱼scd cDNA序列全长1333 bp,其中包括173 bp、1008 bp、152 bp的5'非编码区、开放阅读框和3'非编码区,编码335个氨基酸.scd基因在雄性和雌性罗非鱼的各组织中都有表达,在肝脏内表达量最高,脾脏内表达量最低.利用CRISPR/Cas9构建了scd基因敲除的斑马鱼(Danio rerio)模型进行功能验证,与野生型[SCD(+/+)]斑马鱼相比,纯合型[SCD(-/-)]斑马鱼腹部明显膨大.Western blot和qRT-PCR结果显示,与SCD(+/+)组斑马鱼相比,scd基因在SCD(-/-)组斑马鱼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SCD蛋白在SCD(-/-)组斑马鱼表达丰度也显著降低(P<0.05).在高脂饲料(high fat dietary,HFD,脂肪含量16%)投喂下,与HFD+SCD2(+/+)组斑马鱼相比,HFD+SCD3(-/-)组斑马鱼肝组织细胞中红色脂滴明显减少.qRT-PCR结果显示,scd基因敲除后,与SCD(+/+)组斑马鱼相比,SCD(-/-)组斑马鱼中scd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SCD(-/-)组斑马鱼肝脏中lpl、fas、hsl 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投喂对照组饲料的斑马鱼相比,高脂饲料投喂能显著升高其肝脏scd mRNA表达量与抑制fas mRNA表达量(P<0.05).研究结果表明scd基因敲除可以缓解高脂饲料投喂下斑马鱼肝脏的脂肪沉积,scd基因在鱼类脂肪酸代谢和脂质合成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 相关文献
[1]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斑马鱼核受体PXR基因初探. 成凯,冯永永,周莉,李凯彬,聂湘平. 2018
[2]吉富罗非鱼钙敏感受体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其参与调控细胞凋亡的机制. 李连歌,曹哲明,陶易凡,张丽,马俊蕾,李鸣霄,包景文,朱昊俊,徐跑,强俊. 2021
[3]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基因结构功能、调控因子及在鱼类上的研究进展. 马昕羽,强俊,徐跑,何杰. 2015
[4]斑马鱼卵母细胞特异组蛋白H2A变体H2aflo的分子特征和表达图式研究. 岳华梅. 2012
[5]冰鲜野杂鱼和商品饲料对大菱鲆生长、脂质代谢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牛化欣,雷霁霖,常杰,贾玉东,高淳仁. 2013
[6]饲料糖脂比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及肝胰腺代谢酶活性、脂肪酸转运和Toll样受体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江婷琪,余王舒,赵小曼,任次成,谢鹏鹏,孔有琴,张易祥,叶金云,丁志丽. 2018
[7]不同脂肪源对细鳞鲑生长、脂质代谢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刘洋,高坚,曹小娟,尹家胜,刘红柏. 2018
[8]共轭亚油酸对日本沼虾生长、抗氧化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丁志丽,孔有琴,张易祥,杜震宇,罗娜,曹访,李景芬,叶金云. 2017
[9]虹鳟fabp10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分析. 任广明,林玉杰,徐黎明,赵景壮,邵轶智,卢彤岩. 2023
[10]大菱鲆脂质代谢相关基因PPARs的组织表达及其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赵亭亭,杨双双,马爱军,黄智慧,孙志宾,王新安,夏丹丹. 2020
[11]月桂酸单甘油酯对花鲈脂质代谢的影响. 孙彩云,董宏标,王文豪,李勇,古群红,段亚飞,张家松,许晓东. 2021
[12]饲料中高不饱和脂肪酸对刀鲚幼鱼不同组织中FAD基因表达的影响. 魏广莲,徐钢春,顾若波,杜富宽,徐跑. 2014
[13]饲料中添加月桂酸单甘酯对尖吻鲈脂质代谢与肝脏功能的影响. 张慧,董宏标,孙彩云,陈健,黄聪灵,李勇,段亚飞,张家松. 2022
[14]配合饲料和冰鲜太平洋玉筋鱼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抗氧化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丛林梅,王蔚芳,高淳仁,黄滨,雷霁霖,王桂芹. 2016
[15]大菱鲆29个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组织表达. 刘国旭,孟晓雪,马强,卫育良,梁萌青,徐后国. 2024
[16]低盐度地区集约化养殖的吉富罗非鱼的生长特性. 胡朝莹,谢骏,余德光,王广军,唐丽花,杜旭彤,卢迈新. 2009
[17]吉富罗非鱼MSTN基因结构及其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唐永凯,李建林,俞菊华,陈雪峰,李红霞. 2010
[18]吉富罗非鱼成鱼胆碱的最适需要量. 邵辉,文华,刘伟,蒋明,吴凡,田娟,黄凤. 2013
[19]吉富罗非鱼IGF-1基因的基因型对生长和体型的影响. 阮瑞霞,俞菊华,李红霞,李建林,唐永凯. 2011
[20]硫酸新霉素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休药期. 宋洁,王贤玉,王伟利,姜兰,罗理.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氨氮胁迫对大口黑鲈幼鱼组织结构、酶活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作者:魏孟申;郑涛;路思琪;强俊;陶易凡;李岩;徐跑
关键词:氨氮胁迫;抗氧化;免疫;肠道微生物;大口黑鲈
-
基于D-loop序列和微卫星标记的4个黄颡鱼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
作者:李兵部;傅建军;陶易凡;强俊;徐跑
关键词:黄颡鱼;微卫星标记;D-loop序列;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
-
不同大口黑鲈群体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肠道形态结构及菌群组成的比较研究
作者:黄仁善;钟纯怡;张帝;强俊;陶易凡;李岩;董亚伦;路思琪;徐跑
关键词:大口黑鲈;不同养殖群体;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肠道形态结构;肠道菌群
-
基于RAD-seq的大口黑鲈选育群体快长SNP挖掘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作者:华吉祥;陶易凡;李岩;王庆春;陈文华;诸葛燕;张茂友;董亚伦;路思琪;姜冰洁;强俊
关键词:大口黑鲈;简化基因组测序;SNP;生长性状;优势基因型
-
水产动物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6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潘奕凡;陶易凡;朱昊俊;强俊
关键词: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6;基因功能;脂代谢;水产动物
-
基于肠转录组学探究NaHCO3碱度胁迫下红罗非鱼应激响应与耐受机制
作者:陶易凡;曹巍;华吉祥;李祖辰;姜冰洁;张会昆;马雪彬;路思琪;强俊
关键词:红罗非鱼;碱度胁迫;转录组测序;肠道;盐碱水
-
大口黑鲈微卫星多重PCR体系及3个群体的遗传分析
作者:傅建军;龚雅婷;朱文彬;强俊;张林兵;王兰梅;罗明坤;董在杰
关键词:微卫星;多重PCR;遗传分析;大口黑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