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贵芨1号”不同部位中总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测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佳微 1 ; 曹国璠 1 ; 吴明开 1 ; 韩雪 1 ; 刘筱 1 ; 黄苏豫 1 ;

作者机构: 1.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

关键词: “贵芨1号”;总酚;总黄酮;总多糖;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

期刊名称: 中成药

ISSN: 1001-1528

年卷期: 2024 年 06 期

页码: 1968-197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 测定“贵芨1号”中花、块茎、须根中总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并评价其抗氧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成分含量,DPPH法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法测定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考察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部位抗氧化和抗菌能力的成分基础。结果 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花,总多糖含量最高的是块茎。各部位都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须根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69.17±8.05)%;花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最高,分别为(70.27±1.47)%、(0.59±0.03)μmol Trolox/mL。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与总酚含量之间呈正相关(P<0.01),总酚、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之间也均呈正相关(P<0.01)。各部位提取液均有一定的抗菌效果,其中须根最强,总多糖含量与大肠杆菌抑菌效果呈相关性,总黄酮、总酚含量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呈正相关。结论 “贵芨1号”不同部位中活性成分含量不同,并与抗氧化能力、抗菌活性存在相关性。

  • 相关文献

[1]澳洲坚果花发育过程中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朱文华,杨为海. 2023

[2]复合型肥料对辣椒素及其相关次生代谢物质积累的影响与相关分析. 苏丹,蓬桂华,韩世玉,耿广东. 2016

[3]红茶菌发酵玫瑰花醋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侯颖辉,李德文,罗莉斯,王少铭,冷家归,李晋华. 2022

[4]四川传统泡菜中抗氧化活性食窦魏斯氏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分析. HUANG Dao-mei,黄道梅,CHEN Xi,陈曦,LI Guo-lin. 2015

[5]食用香料挥发性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进展. 王雪雅,陆宽,殷勇,李文馨,孙小静. 2019

[6]不同品种桑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张芳,王晓红,罗泽虎,韩世玉. 2017

[7]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检测黔中金荞麦黄酮含量的分析试验. 薛红,邓蓉,徐忠惠,张定红. 2020

[8]碳氮源对新古尼异虫草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林群英,龚光禄,龙良鲲,钱奎宪,邓春英. 2022

[9]松乳菇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廖国会,龙家寰,秦立新,段婷婷. 2018

[10]响应面法优化酶法辅助提取迷迭香酸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黄丹丹,沈奇,朱秋劲,成梅,罗自生,茅林春. 2016

[11]多叶勾儿茶主要成分提取及抗氧化活性初探. 唐远江,尚以顺,周思旋,张涛,姜玲玲,余波. 2017

[12]四川传统泡菜中抗氧化活性食窦魏斯氏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分析. 黄道梅,贾秋思,胡露,黄凤芹,陈姝娟,何利,韩新锋,刘书亮,张其圣,颜正财. 2015

[13]苦荞芽苗茶饮料发酵前后营养、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李俊,卢扬,赵刚,向达兵,陈中爱,刘辉. 2019

[14]红曲-藜麦发酵茶复配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贺圣凌,林雨蝶,田多,周罗娜,赵兴丽,罗林丽,刘辉. 2022

[15]桃花奶酒的研制及其抗氧化活性. 谢安国,陈曦,史恩聪,王岩,俞雅萍,费鹏. 2021

[16]黔引迷迭香主要酚类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冷家归,于二汝,李德文,王少铭,罗莉斯,侯颖辉. 2018

[17]生物絮团系统中不同养殖比例对松浦镜鲤营养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张美彦,杨星,张效平,赵凤,李建光,商宝娣. 2022

[18]蓝莓果浆不同形态多酚的酶法转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田竹希,戴梦玲,李咏富,龙明秀,梁倩,罗其琪. 2023

[19]黔产东魁杨梅挥发油的气-质联用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刘涛,洪达,罗福贤,金吉芬,彭志军,魏锐.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