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马铃薯抑芽剂的应用效果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守强 1 ; 田世龙 1 ; 李梅 1 ; 葛霞 1 ; 刘刚 2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马铃薯;抑芽剂;应用效果

期刊名称: 中国马铃薯

ISSN: 1672-3635

年卷期: 2009 年 23 卷 05 期

页码: 285-287

摘要: 在常温和低温两种贮藏条件下,分别在陇薯3号和陇薯6号上进行了马铃薯抑芽剂的应用效果研究,计算了各处理的腐烂率、失重率和抑芽率。试验结果表明,常温贮藏5个月,对照的腐烂率为5.36%~6.87%、失重率为16.05%~19.76%、抑芽率均为0,其余各处理的腐烂率为3.60%~4.90%、失重率为11.41%~16.15%、抑芽率为78.21%~84.78%;低温贮藏7个月,对照的腐烂率为2.45%~2.72%、失重率为17.64%~20.35%、抑芽率均为0,其余各处理的腐烂率为2.04%~2.56%、失重率为13.85%~18.08%、抑芽率为96.01%~97.52%。由此可知,马铃薯抑芽剂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都能够抑制马铃薯发芽,但是低温抑芽效果优于常温。

  • 相关文献

[1]抑芽剂对马铃薯的效果试验. 李守强,李梅,葛霞,田世龙. 2008

[2]热分析对马铃薯抑芽粉剂中氯苯胺灵缓释机理的研究. 葛霞,田世龙,李守强,黄铮. 2010

[3]马铃薯对氯苯胺灵的吸收规律研究. 李守强,田世龙,李梅,葛霞,孙延霞. 2009

[4]复合防腐—抑芽剂对净装马铃薯保鲜效果的研究. 李梅,李守强,颉敏华,田世龙,刘刚. 2010

[5]马铃薯抑芽剂的初选研究. 葛霞,程建新,田世龙,李守强,李梅. 2016

[6]不同烹调方式对马铃薯中氯苯胺灵残留量的影响. 李守强,田世龙,刘刚,安丽丽,葛霞,程建新. 2011

[7]大圣AM微生物菌剂在菜豆上应用效果的研究. 王一禾,王续程,芦满济. 2002

[8]大圣AM微生物菌剂在几种作物上应用效果研究. 王一禾,王续程,芦满济. 2002

[9]硫酸钾型果蔬肥在华耐B1102娃娃菜上的应用试验. 王颢,张东伟,王婧,鲁学文,张雪琴,王静,黄富强. 2021

[10]蔬菜专用肥在娃娃菜上的应用试验初报. 杨君林,汤莹,冯守疆,赵欣楠,张旭临. 2021

[11]土壤熟化剂在新垦灌区的应用效果研究. 王方,李元寿,杨思存,王文丽. 2004

[12]基于甘肃省中低产田现状的改良措施及其应用效果. 孙建好,郭全恩,赵建华,李伟绮,陈亮之,杨新强. 2023

[13]AM微生物菌剂在陇东旱塬西瓜上的应用效果. 张华瑜,唐小明. 2005

[14]爱密挺在西部特色农业中的应用. 车宗贤,于安芬,李瑞琴,赵有彪. 2007

[15]拉枝技术在早酥梨树上的应用效果探讨. 刘彬汉. 2018

[16]河西灌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应用效果. 刘占鑫,李长亮,陈光荣,韦瑛,王立明,杨如萍,张国宏,董博,李城德,杨桂芳. 2018

[17]双孢蘑菇隧道发酵培养料应用效果及铺料厚度研究. 耿新军,王晓巍,张桂香,任爱民,杨琴. 2017

[18]拌种对中早熟马铃薯LK99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罗爱花,陆立银,王一航. 2011

[19]植物介导的RNA干扰引起马铃薯晚疫病菌基因的沉默. 任琴,王亚军,郭志鸿,李继平,谢忠奎,王若愚,王立,惠娜娜. 2015

[20]陇中半干旱区滴灌条件下马铃薯淀粉积累期不同品种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规律. 柳永强,谢奎忠,陆立银,胡新元,罗爱花.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