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提高奶牛受胎率的免疫抑制素技术研究初报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芳 1 ; 侯钇安 1 ; 郭日红 1 ; 施振旦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种养结合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关键词: 奶牛;免疫抑制素;受胎率;同期发情

期刊名称: 畜牧与兽医

ISSN: 0529-5130

年卷期: 2023 年 08 期

页码: 6-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免疫抑制素结合同期发情对奶牛受胎率的影响,并形成基于抑制素免疫的奶牛繁殖新技术。本研究以不同剂量抑制素α亚基(inhibin α, INHα)抗原结合CIDR-同期发情(CIDR-ovsynch, CO)和双同期(double-ovsynch, DO)2种同期发情方案处理奶牛,同时设立对照组开展3个批次试验:(1) 1 mg抑制素抗原+DO(n=147);(2) 1 mg抑制素抗原+CO (n=252);(3)不同剂量(1 mg和1.5 mg)抑制素抗原+CO (n=104)。结果显示,免疫抑制素显著提高了CO奶牛的配种受胎率(对照组为38.4%,免疫组为52.1%),P<0.05,对DO奶牛的受胎率无显著影响(对照组为41.9%,免疫组为34.2%),P=0.19。对于CO的奶牛,妊娠奶牛的受胎数与免疫剂量显著性相关(P<0.05),1.5 mg免疫组受胎率71.1%,显著高于1 mg免疫组47.1%,P<0.05,1.5 mg组发生15.6%的双胎。上述结果表明,免疫抑制素可以显著提高CO奶牛配种受胎率;在奶牛生产中,可采用1 mg抑制素免疫与CO联用,达到有效提高奶牛配种受胎率同时避免双胎发生的目的。

  • 相关文献

[1]中草药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 杨晓谷,王晓丽,王晓挺,杨文卫,蒋兆春. 2005

[2]抑制素免疫技术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最新研究进展. 陈芳,郭日红,梅承,施振旦. 2022

[3]中草药防治奶牛不孕症研究. 蒋兆春,王道福,苏德辉,郭成华,黄夺先,戴杏庭,徐魁梧,袁健康,武奇彬,吴锡贵,邹介正. 1989

[4]LED单色光对兔行为及同期发情影响的机理研究. 潘孝青,王杏龙,杨杰,邵乐,秦枫,李健,张霞,翟频. 2020

[5]一种羊用内置式采精器的手工制作及其使用. 王公金,徐小波,于建宁,陈哲,潘孝青. 2012

[6]湖羊同期发情与杜泊绵羊人工授精技术. 徐志伟,花卫华,王公金,徐小波. 2010

[7]胚胎移植用受体山羊同期发情方法的比较. 徐小波,王公金,赵伟,季尚娟,范必勤. 2004

[8]湖羊同期发情与杜泊绵羊人工授精技术. 聂晓伟,王公金,窦德宇,花卫华,赵伟,徐小波,储国良,刘亚柏,谭晓东. 2007

[9]波尔山羊的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 范必勤,王公金,杨利国,纪孝萍,汪河海,曹步凯,王晓丽,施旭东. 2000

[10]奶牛场TMR饲养技术应用效果试验. 高和坤,柳丽,李海兵. 2014

[11]奶牛养殖小区适度发展规模评价的指标体系. 陆昌华. 2007

[12]中药制剂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对比观察. 徐魁梧,戴杏庭,徐芬义,林光明,蒋兆春,苏德辉,宋大鲁,宋金斌. 1993

[13]“特高”黑麦草饲喂泌乳牛试验. 白淑娟,周卫星,李增位. 2003

[14]奶牛个体识别及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 柳平增,丁为民,汪小旵,陆昌华,杨红梅. 2006

[15]模糊数学理论在奶牛不孕症诊断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刘燕,蒋兆春,陆昌华. 1986

[16]乳腺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程序性坏死研究. 纪海静,蒋临正,常伟伟,杨彩霞,陈坤琳,王慧利,仲跻峰,徐银学,邢光东. 2020

[17]苏北地区某奶牛场乳房炎顽固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蒋临正,徐悦,林志平,马芳,邢光东,周明旭,卢宇. 2020

[18]颈静脉灌注精氨酸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及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周刚,胡良宇,尹召华,丁洛阳,张鑫,张军,王梦芝. 2019

[19]南京市栖霞区奶牛流产病的调查及分析. 刘静,高昆,汤春华,蒋兆春. 2008

[20]基于奶牛饲料氮和磷摄入量的粪尿氮和磷排出量估算. 卢健,常志州,黄红英.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